這一幅名畫中的女主角,宛如清純未出世的美女;她是締造英國成為《日不落國》豐功偉業的英明君主,大英帝國的《維多利亞》女王(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
其實,《維多利亞》女王的身材嬌小略胖;但是,宮廷畫家在型塑18歲即位的《維多利亞》女王君臨天下的威儀之外,更刻意畫出《維多利亞》女王獲取天下男人信任所需的聖潔無害感。
女人天生所具備的母性,應該可以包容天下的有情眾生;然而,事實上,女人的夢幻世界僅到初為人母為止。女人所面對的競爭將來自丈夫和子女,更多的將是來自兒子所戀的媳婦。
我注意到這一幅英國的宮廷名晝,最初,是因為《維多利亞》(Victoria)是一個源自於拉丁文女性的《勝利者》(vincere “siegen”)字義的名字;以及在古羅馬《維多利亞》被標誌為具有飛行趐膀的勝利女神(Der Name der altrömischen geflügelten Siegesgöttin Victorin)。
然而,這一幅名畫的女主角,卻讓我除了讚賞她的聖潔清純之外;更好奇的是女王的個性。作為女王,她真的會是一個好勝者,或是掌控者嗎?。沒有錯!從歷史的現實情況而言,《維多利亞》女王確實是一位堪稱功業彪炳的女王,她的在位時期(1837年6月20日 ~ 1901年1月22日)被標誌為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迄今仍然被懷舊思古的英國人所稱頌。
但是,每一個偉人,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痛苦;法蘭西的民族英雄拿破崙也說,“在僕人眼中,世間不存在偉人”。
以男人的觀點,我曾經欣賞《維多利亞》女王,處理她和夫婿亞伯特王子《Der Prinz Albert von Sachsen-Koburg》的夫妻關係時的謙恭和自制。
一個傳頌於宮廷僕役中的佳話故事,就是在婚姻之初,女王最初是以“開門!我是大英帝國女王!”之尊的身份,想要進入夫婿的書房而被拒於門外。於是,她再次敲門時,改以謙恭溫柔的語氣告知書房內的丈夫,“我是你的妻子,維多利亞!可以進去嗎?”;一陣子的靜寞後,丈夫亞伯特王子開啟了房門。
自此以後,女王夫妻所居住的溫莎古堡的花園,無論晨昏,僕役們常可見到這一對恩愛的女王夫妻走在一塊,或停駐在花草樹木前,似乎有永遠說不完的情話。
女王夫妻是歐洲王室政治聯姻文化下的造作之合,也是近親聯姻。亞伯特王子來自德國的薩克森公國;他和女王,事實上是表兄妹,甚至是由同一位產婆接生,來到他們的貴族世界。
然而,子女們的悲劇也是由近親結婚開始,女王夫妻共有子女九人,其中四男五女。四個兒子當中,除了長子之外,其他三個兒子都有近親結婚引起的血友病;而且在幼年時期即夭折。
很不幸的,王夫亞伯特王子在四十二歲的英年也早逝,對女王更是沈重的打擊,從此,她陷入了長達四十餘年的思念亡夫的苦戀。
女王遭逢接踵而來的不幸,似乎沒有更珍惜僅存的王儲長子愛德華王子;她反而將所有的怨憎轉移到倖存的王儲身上,嚴厲對待他;在許多公開的場合不乏對王儲冷嘲熱諷,在精神上凌虐王儲,貶抑愛德華王子的相貌和行為能力到一無是處。
王儲甚至因為曾經餽贈妻子貴重的手飾,而受到女王的羞辱。女王似乎因為已失去摯愛的丈夫,而無法接受王儲愛德華王子夫妻恩愛幸福的事實。
這一幅畫作的女主角,在宮廷畫師精工巧飾之下,呈現女王年青時的雍容華貴和修長高雅的王者之風。然而,從經驗上來看,一切名畫所呈現美好意象和形貌的背後,似乎潛藏著日後個人和家族不幸的故事。這是世間所有華麗家族的悲劇命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