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邪聚惡散」》

圖片
秋冬以來,風邪、寒邪活躍;之前的夏季有熱邪、濕邪逼人不舒服。邪者,以破壞為始而終於惡果。秋冬養身進補,目的在於「克邪」。基本功無他,「誠心正意」不屈服於作惡即可。 至於如何啟動「誠心正意」?起於善念!客觀的浮世諸現象,看似紛亂,而有孔子所惡者,「以紫亂朱」;屈原所痛者,「黃鐘毀棄,瓦斧雷鳴」。以易懂之語陳述,正是「以假亂真」;以哲學之語批判,正是集「歷史之反動與虛無主義於匯聚成流」。 折騰台灣已有時日的在野政治勢力,始於合流之念,終於亂流之怨;於本日正式進入時代的轉折。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帶來新時代的期待。合流之不容易,出於戰略想定的自欺,近於神學式的造神造論:誰才是「王者」?殊不知者,在於膺品想以假亂真,却必被破於真實之前。這是現象學所指陳的檢定法則。 有些友人問俺,如何看待台灣的大選?因紛亂不明而有焦慮。俺笑看浮世,輕鬆莞爾一笑,即可辨明浮世誰將主宰;正如暗夜漫長待天明之曙光乍現,浮世大白。 認真於選舉者,必出於誠心正意,最美!出於自欺欺人而選舉者,必工於心計;所謂團結匯流之話,正是自證不團結才是本質,參與者各有私利之圖謀,唯恐吃暗虧,已無能力述說自己陣營的存在價值和參選的正當性。 孔子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自己無能而路上亂拉伕和砍柴,終有力窮而火熄之時。時代之諸現象看似騷亂激動,實則有邪窮之時。君子所至盼者,「始於兵而終於禮」;小人所亟求者,「始於狂愛而終於狂悲」。在野政治勢力之「邪聚惡散」正是一場可供哲學批判的浮世啟示錄。

導遊故事筆記 -《到台灣,行為就像台灣人!》

作為導遊,我曾經向來自汽車工業強國,強調《秩序感》和《系統整合》的德語系國家的來賓,解釋他們的疑問:"即使台灣的道路上,有許多進口汽車在奔馳:也發展了便捷的大眾運輸系統和高鐵;為何卻依然有許多機車在路上,或大街小巷中疾駛;而且還任意停放,阻礙弱勢行人的用路權"。

真是很有感覺的異國文化初次體驗!我不能困窘,也不會困窘。 因為《知台灣者,莫若台灣人》;我以在地人的觀點告訴外賓,台灣人社會的移民性格,形塑了台灣社會的務實、便捷和功用的國民性格。人是環境的產物!這就是文化和土地的聯結。

正如同我們的宗教觀,也具有強烈的移民社會的國民性格。凡是能庇佑眾生平安吉祥,和大吉大利的諸神明們,必然有信眾香火鼎盛,《山不高,有仙則靈》。聖山名寺所在,朝山香客不辭辛勞,絡驛於途。宗教是社會的現象!這就是宗教和土地的聯結。

因此,在台灣的寺、廟、宮所在的眾神住所,諸佛和各方神明被供奉於各殿堂上;社會上多元的宗教和諧共存。所有的務實、便捷活動的外溢社會成本、生態負擔和景觀美學,都是《他者》的詮釋觀。但是,台灣的社會可以理解和包容。這就是可愛的台灣!

我曾經告知德語系國家的來賓,自己曾經在德國求學多年的生活經驗。我作為外國人,也會像德國人一樣地,入境問俗地尊重在地的《秩序感》和文化傳統。我也嚴守不批評的作客之禮。但是,來賓們有時在餐桌上,會有興趣聽取我在他們國家作客時的印象。

我坦誠地表示,強調《秩序感》;並且作為文化核心價值的社會,其實是限制了整個社會,和文化的自由與活力;也限制了務實和創意的空間。因此,以多如牛毛的法令來規範社會和個人,以成就《秩序感》的文化風貌,容易形成《自戀》與《排外》的情結;也不是一個我理想中的《自由社會》。 

我說,台灣雖然在空間景觀上失序,在美的意象上錯置;甚至有些畸型變異。我還是認為,台灣是我生活上、事業上,情感認同上,讓我感到最舒適自在的國家。不是因為我生於此;而是,因為這裡有不同於彼處的自由。這種自由是台灣的獨特價值基礎,只有在台灣長居,才能體會到的幸福。台灣在自由的基礎上,開放性地包容一切原生的,和外來的文化;在歷史時光的沈積中,形成多元並存的務實風貌。台灣,就是她自己;正如同,我就是我,作為我,就是目的。

以前,古羅馬帝國幅員廣大,民族文化多元,從帝國各地到羅馬的旅人,傳遞過一句諺語,《到羅馬,行為就像羅馬人!》。我也經常以這一句諺語,和來自基督教文明的歐洲人分享。《到台灣,行為就像台灣人!》;忘掉您們從那裡來!對於台灣的初次體驗,心理上往往承受多方面的衝擊,短期的作客流於走馬看花式的消費式體驗。

在開放、包容和文化變遷中的台灣,有變的表象;也有不變的核心本質,就是《容忍》。台灣有獨特的自由,很珍貴!但是,我想到在青年時期,曾經讀過胡適之先生的一篇文章。他強調《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台灣的亂中有序,其實,正是大家都默默地實踐《容忍》的價值。台灣的獨特珍貴價值,在於具有《容忍自由》的自由。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