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邪聚惡散」》

圖片
秋冬以來,風邪、寒邪活躍;之前的夏季有熱邪、濕邪逼人不舒服。邪者,以破壞為始而終於惡果。秋冬養身進補,目的在於「克邪」。基本功無他,「誠心正意」不屈服於作惡即可。 至於如何啟動「誠心正意」?起於善念!客觀的浮世諸現象,看似紛亂,而有孔子所惡者,「以紫亂朱」;屈原所痛者,「黃鐘毀棄,瓦斧雷鳴」。以易懂之語陳述,正是「以假亂真」;以哲學之語批判,正是集「歷史之反動與虛無主義於匯聚成流」。 折騰台灣已有時日的在野政治勢力,始於合流之念,終於亂流之怨;於本日正式進入時代的轉折。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帶來新時代的期待。合流之不容易,出於戰略想定的自欺,近於神學式的造神造論:誰才是「王者」?殊不知者,在於膺品想以假亂真,却必被破於真實之前。這是現象學所指陳的檢定法則。 有些友人問俺,如何看待台灣的大選?因紛亂不明而有焦慮。俺笑看浮世,輕鬆莞爾一笑,即可辨明浮世誰將主宰;正如暗夜漫長待天明之曙光乍現,浮世大白。 認真於選舉者,必出於誠心正意,最美!出於自欺欺人而選舉者,必工於心計;所謂團結匯流之話,正是自證不團結才是本質,參與者各有私利之圖謀,唯恐吃暗虧,已無能力述說自己陣營的存在價值和參選的正當性。 孔子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自己無能而路上亂拉伕和砍柴,終有力窮而火熄之時。時代之諸現象看似騷亂激動,實則有邪窮之時。君子所至盼者,「始於兵而終於禮」;小人所亟求者,「始於狂愛而終於狂悲」。在野政治勢力之「邪聚惡散」正是一場可供哲學批判的浮世啟示錄。

人生故事筆記 -《詩人之國的遺民》

「老朱同志」,當年我是如此地稱呼他的,一位來自中國浙江的詩人才子,在話語動作中不乏流露出柔性纖細的特質。我和他的相識,是在德國大學的一堂有關德國浪漫主義詩人「海涅」的作品「啊!德國,我的遙遠之愛 (O Deutschland, meine ferne Liebe …) 」討論課上。

文學不是我的主修專攻學科,因此,我出席討論課,主要是想聆聽有關這位猶太裔出身的德國詩人的歷史,和對他的作品的詮釋。

在討論課上,「老朱同志」說一口流利標準的「高地德語」,應該是曾經在東德地區學過德語,配上他持續地呈現柔美的手勢和肢體動作,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當下的直覺是,這位東方人極可能是「老中」。不久,教授和他對話時,對他的姓氏稱呼,証實了我的推測。他的姓氏拼音,果然是「老中」特有的用法。

孰知,在出席人數約十六人的討論課上,教授發現了我是另一個東方人;於是他很意外,也很親切地詢問我的背景;然後,教授對著「老朱同志」說,"您們兩人是同一國家的;您們以前認識嗎?我很感謝您們!願意來參加我的討論課。

這幾年,德國人自己對文學討論有些冷落了,竟然有中國學生對德國文學,和作家有興趣;尤其是海涅,大家應該已知道,他是猶太裔;但是,他對德國文化有特殊的情結!…"。教授的說法,似乎帶有些許的民族,和文化聯結的隱喻。

讓我驚訝的是,「老朱同志」立即以流利的德語回答,"抱歉!教授先生,您可能被誤導了;這位新來的同學雖然會說中文,但是他不一定是和我來自同一個國家;就像德國人和奧地利人、瑞士德語區的人民,也都說相近的德語;但是他們可不是同一個國家。

尤其,最近大家記憶仍在,我所來自國家的政府,仍然用坦克車,和軍人屠殺年青學生;我自己都為這個國家和政府,感到羞恥和野蠻。我們大家今天在此討論海涅,和他的作品;我相信海涅作為一位民族詩人,他是猶太裔;但是他對德國的愛,是因為優美的德國文化和自由,而不是類似「德意志帝國」的強大和野蠻。"

「老朱同志」發言完畢,包括教授在內,大家都用手指反扣,敲著桌面,對他報以喝彩。教授隨即感謝他的發言提醒,然後轉向我,說"對不起,我沒有先問您的意願,就為您作了身份的歸屬認定;您現在願意告訴大家,您的想法嗎?"。

我立即站起來,先感謝教授,有注意到我這個客座旁聽生;隨後,也感謝「老朱同志」為我伸張了選擇的權利。隨後,我告訴大家,「自由之國」就是我的祖國;我來自台灣,如果有一天,台灣也發生國家暴力,壓迫人民;我以後的想法和說法也會像朱同學一樣。

我又說,哲學、經濟和法律都是我的主修專業;它們的領域都涉及所有價值選擇的基礎,就是「自由」。所以,教授先生先前的直接指涉,確實是被資訊誤導了,而發生了話語上的疏忽。不過,"有自由之地,即有更正誤解的空間";這也是我來德國求學的原因。我感謝教授先生,和同學們的傾聽和理解。

語畢,大家也都用手指反扣,敲著桌面,對我報以喝彩。教授知道我是旁聽生,他感性地對大家說,他長年研究德國文學,沒想到今日的一場意外對話,讓他有了新的智慧啟蒙。他非常感謝兩位來自"東方"的同學。他也歡迎我,成為正式的選修學生。如此一來,正式修這門課,反而成了我的意外。

一場有關「身分辨正」的課堂對話之後,「老朱同志」稱我為「老張同志」。隨後的歲月裡,在大學城的各個角落,課堂後的路旁咖啡座,或在流過城裡的潺潺小溪旁的樹下,我們有碰面時,就暢談各自的專攻學科和相互問學。

「老朱同志」是中國北京大學德國文學專業畢業,曾被他的國家選派到以前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DDR」接受德語師資培訓,回國後擔任大學的德語系講師,和「國家級德語全陪」,陪同到中國訪問的外賓政要參訪全中國的重要景點。怪不得,他的德語表達能力很有權威;每次向他請教後,讓我獲益良多。

有一日下午,「老朱同志」約我晚上到大學城的電影院,去觀賞「詩人之國」,這是一部以美國師生關係,和學生熱愛文學的理想為背景的電影。「老朱同志」強調這部電影採用德語配音,沒有字幕;因此,我們可以直接憑聽力,來鑑賞英文詩被德語翻譯後的意境。

在黑暗的電影院裡,我注意到坐在身旁的「老朱同志」,隨著劇情的發展,不時有情緒性的反應,似乎在暗中拭淚;眾人正在聚精會神地觀賞電影中,我也不便去向他表達我的致意或安慰。但是我心裡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散場後,已經是夜晚十一時左右了,我倆沿著溪畔步行;似乎兩人之中,誰也不想先提告別之辭,而是在深秋的皎潔月色下,感到四野寂靜萬分。只是,我似乎想就電影中的德譯英詩的意境,說出自己的感想時,「老朱同志」突然開口了。

他說:"「老張同志」,你一定在訥悶著,對麼?我一個男人,看電影時怎麼也跟著流眼淚?;你可別讓人知道了,笑我了!我找得好苦啊!

從小,我一直不是跟你一國的;我一直想當另一國的,我才是那一國的人,你看出來了麼?我喜愛文學,但是,我在國內,又找不到出口,被壓抑著,都想瘋了!今個兒,你和我一同看電影,我好像找到了一個知音伴侶,我高興著呢!走文學這條路,還是沒錯!文學和詩人的境界好偉大!"。

這樣子的告白,讓我似懂非懂,什麼是"不是同一國";什麼又是"那一國"?於是,我回答「老朱同志」,謝謝你!邀我今晚一同觀賞這部電影,雖然有些「文學對話」和「詩境」,我不太能明確掌握,以後還要向你請教。今天看了這一部感人的電影後,我也發現文學世界的美,我也會試著去寫詩,抒發我的情感和思想。即使我學習的專業是哲學、經濟和法律;但是,以後我和你都是「詩人之國」的遺民了。

許多年以後,我每次在寫詩的時候,不免地會想到「老朱同志」的告白,和他的肢體手式;終於,我瞭解他的認同苦惱的原因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