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邪聚惡散」》

圖片
秋冬以來,風邪、寒邪活躍;之前的夏季有熱邪、濕邪逼人不舒服。邪者,以破壞為始而終於惡果。秋冬養身進補,目的在於「克邪」。基本功無他,「誠心正意」不屈服於作惡即可。 至於如何啟動「誠心正意」?起於善念!客觀的浮世諸現象,看似紛亂,而有孔子所惡者,「以紫亂朱」;屈原所痛者,「黃鐘毀棄,瓦斧雷鳴」。以易懂之語陳述,正是「以假亂真」;以哲學之語批判,正是集「歷史之反動與虛無主義於匯聚成流」。 折騰台灣已有時日的在野政治勢力,始於合流之念,終於亂流之怨;於本日正式進入時代的轉折。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帶來新時代的期待。合流之不容易,出於戰略想定的自欺,近於神學式的造神造論:誰才是「王者」?殊不知者,在於膺品想以假亂真,却必被破於真實之前。這是現象學所指陳的檢定法則。 有些友人問俺,如何看待台灣的大選?因紛亂不明而有焦慮。俺笑看浮世,輕鬆莞爾一笑,即可辨明浮世誰將主宰;正如暗夜漫長待天明之曙光乍現,浮世大白。 認真於選舉者,必出於誠心正意,最美!出於自欺欺人而選舉者,必工於心計;所謂團結匯流之話,正是自證不團結才是本質,參與者各有私利之圖謀,唯恐吃暗虧,已無能力述說自己陣營的存在價值和參選的正當性。 孔子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自己無能而路上亂拉伕和砍柴,終有力窮而火熄之時。時代之諸現象看似騷亂激動,實則有邪窮之時。君子所至盼者,「始於兵而終於禮」;小人所亟求者,「始於狂愛而終於狂悲」。在野政治勢力之「邪聚惡散」正是一場可供哲學批判的浮世啟示錄。

導遊故事筆記 -《黃昏之後,…?》


五月的梅雨季節裡,【南台灣】依舊展現陽光熱情的地理和人文風貌;白天裡蔚藍的天空和海洋,似乎天地完全地屬於那高傲的【太陽阿伯】。我陪伴【德國】旅人Prof. Dr. Markus Bleitenbach,自【左營高鐵站】搭上【墾丁快線】前往國境南疆,山海之濱屬於【台灣】人民的海角一隅,和位在【恆春半島】的【墾丁國家公園】。

他,這位《德國老先生》,在他的祖國時,喜愛《登山》和《自行車漫遊》,親近自然山野;這些活動在【日耳曼民族】的生活裡,和《足球》一樣,是國民休閒運動的主要項目。他來到台灣之前,在書信往來討論行程和景點時,要求我加入遊走【台灣】自然生態山野的行程;他想親炙【Ilha Formosa!】的自然風情。【墾丁國家公園】,因為熱帶的陽光,海洋…等;又可以呈現台灣豐富的生態資源;也是旅人最容易親近的首選。

Markus要求我,安排他的行程和景觀,應該要能夠體現【台灣】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和【社會變遷】三個主要面向。我認為,作為導遊,為客人的屬性和偏好,【客製化】專屬的【導遊套餐】;又要有【以客為尊,呈現真實】的表現,可算是良心的任務了。


更何況,旅人本身所懷抱的【人生夢想】,和導遊的因緣際會,而能夠與旅人【一期一會】,成就彼此的《牽絆和對話》,絕對是人生中的幸福。尤其,這一趟【墾丁國家公園】的自然生態之旅,讓我們彼此在各種相關對話議題中,體現了對【生態保育】、【能源取用】和【文明開化】的關懷。

我知道,【綠色意識】作為【生態啟蒙運動】的核心理念,是【德國】面向世界,而引以為傲的國族光榮。目前普及世界各地的【生態保育】和【環境保護】的發展趨勢或政治抗爭,無一不是發源和取法於【德國】。關於【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辯證,二者絕對不是【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的【所羅門王的選擇爭議】;而是應該回歸【存在先於本質】的【存在主義】式的辯証。


話題的場景,是當【墾丁快線】的南下客車疾馳於【台26線 - 屏鵝公路】上,車過【枋山鄉楓港】後,Markus看著右邊窗外蔚藍色的【台灣海峽】,又看著左邊窗外荒野的高山鞍部,廣大一片山坡地上,出現連綿不絕,套著果袋的芒果園。他若有所思地問我,在這風景壯闊的山海之濱,山上聳立的【輸電高架鐵塔】的電源端和用戶端,各在何處?

果然,他有注意到不尋常,卻又習以為常的文明足跡:自然山野的地方有【公路】到達;當然【供電】更是文明的進化必要條件;這就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的現象。我心裡有了對話的輪廓;等一下,我必然要陳述和解釋許多年來,也是不少外國訪客的不解的疑問,【國家公園裡有核能發電廠,…?】。我說," Markus!再過一段車程後,我們會經過,靠近墾丁,位在【恆春南灣路387號】的【台灣電力公司第三核能發電廠】;我曾在那裡奉獻六年多的歲月和專業能力;那兒留存有我的工作心血和記憶。


我曾經在【墾丁國家公園】的生活與工作的環境中,不時地仰望天空和望向海洋;探尋這片土地上的山野生態和人文歷史。我永遠懷念在這裡的日子!【墾丁國家公園】,就如同我曾經客居求學的【德國】的【大學城】一樣,都是我曾經駐足多年融入過的【精神故鄉】。我到這裡有回家的親切感和熟悉!"。

Markus說, "是啊!我以前曾經聽您說過,有這麼一段工作經歷;現在我和您一樣有些回家的期待了,想看看您位在山海之濱的故鄉。六年的歲月應該會在每個人的思想中烙下印記。對了!您曾經在【核能發電廠】工作;現在,您真的願意相信【日本】的【福島核災】,只是【地震】和【海嘯】引起的衍生出來的《意外災變》嗎?對不起,我沒有任何冒犯您的工作經歷的意思。我自己也一直懷疑【能源取用】的各種選項的價值。


現在,我們的文明和生活內容,讓我們再也無法回復到過去了!【能源取用】又造成生態環境的負擔。人類的生活和文明發展的本質,形成了對能源和資源的大量耗用和依賴,也是對未來的透支;更是留給後代更難治理的生存環境!"。我認為,這確實是值得討論的話題,但是,作為導遊,我應該將這個題目視為人類社會的《公共議題》和《政治選擇》;還是回歸欣賞旅遊景點吧!於是,我又三不五時地,看著經過眼前的景物,對Markus指點江山作說明。

途經【台灣電力公司第三核能發電廠】時,我告訴Markus說:"【德國】和【日本】都是能源匱乏,而高度依賴發電燃料進口的國家;也都分別在去年和今年降低了對《核能發電》的依賴。其實,這兩國都擅長於《科技創新》;並且在戰後迅速地復興,取得了高度的經濟繁榮。

日本【福島核災】之後,民主國家的多數人民,必然對人類《技術控制》的能力,有深刻的懷疑和反省了;多數人民的內心深處有【恐懼感】是好事,才會監督政府不能濫權施政。【人類】在【自然】之前,應該要保持謙卑;屬於【自然律】、【上帝】或【諸神明】主管的領域,人類要嚴守尊重的態度,不應該去冒犯莊嚴的【自然律】或【神誡】"。

那一天,抵達【墾丁國家公園】的下午,我和Markus來到面向【巴士海峽】的海岸邊,我為他講述周邊海域的地理景觀和熱帶生物的獨特性;還有指向位在當時立足點西北方的【台灣電力公司第三核能發電廠】的兩座醒目的【反應爐圍阻體】的龐然突兀的強化鋼骨混泥土建築。當時正逢夕陽西下,望向海天一線,泛紅暈的天色中帶著幾分蕭瑟和滄茫,左手的海岸邊上直立著一株枯樹,和有一隻孤鳥停在樹上。那個意象好像《核災過後》的《遙想世界》;但是,它卻又是如此地貼近呈現在眼前。

我說:"又到黃昏了!今天的天色比較不同於以往的金黃色。Markus,別擔心!今夜應該不會有【地震】和【海嘯】;我們晚上出來看【鵝鑾鼻燈塔】照向海洋的夜景,和找尋天上的星辰吧!這裡的夜空很美呢!"。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