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邪聚惡散」》

圖片
秋冬以來,風邪、寒邪活躍;之前的夏季有熱邪、濕邪逼人不舒服。邪者,以破壞為始而終於惡果。秋冬養身進補,目的在於「克邪」。基本功無他,「誠心正意」不屈服於作惡即可。 至於如何啟動「誠心正意」?起於善念!客觀的浮世諸現象,看似紛亂,而有孔子所惡者,「以紫亂朱」;屈原所痛者,「黃鐘毀棄,瓦斧雷鳴」。以易懂之語陳述,正是「以假亂真」;以哲學之語批判,正是集「歷史之反動與虛無主義於匯聚成流」。 折騰台灣已有時日的在野政治勢力,始於合流之念,終於亂流之怨;於本日正式進入時代的轉折。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帶來新時代的期待。合流之不容易,出於戰略想定的自欺,近於神學式的造神造論:誰才是「王者」?殊不知者,在於膺品想以假亂真,却必被破於真實之前。這是現象學所指陳的檢定法則。 有些友人問俺,如何看待台灣的大選?因紛亂不明而有焦慮。俺笑看浮世,輕鬆莞爾一笑,即可辨明浮世誰將主宰;正如暗夜漫長待天明之曙光乍現,浮世大白。 認真於選舉者,必出於誠心正意,最美!出於自欺欺人而選舉者,必工於心計;所謂團結匯流之話,正是自證不團結才是本質,參與者各有私利之圖謀,唯恐吃暗虧,已無能力述說自己陣營的存在價值和參選的正當性。 孔子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自己無能而路上亂拉伕和砍柴,終有力窮而火熄之時。時代之諸現象看似騷亂激動,實則有邪窮之時。君子所至盼者,「始於兵而終於禮」;小人所亟求者,「始於狂愛而終於狂悲」。在野政治勢力之「邪聚惡散」正是一場可供哲學批判的浮世啟示錄。

導遊故事筆記 -《富裕和貧窮是想像的共同體!》


作為導遊,如同國家意象的跨文化對話大使;陪伴或帶領外賓參訪我們的國家和社會,讓客人親臨感受本地的景觀和風土人情,是神聖的專業。但是,實際上,導遊難免會遇到有些白目的問題;有些是客人認知上的成見;有些是源於文化上的《傲慢與偏見》。

為了讓客人瞭解真實的情況,我一向自我期許,要秉持追求容觀真實的理性對話,不卑不亢,賓主盡歡。我相信,陽光下的真實,才是有意義的對話基礎;也才能得到外賓的信任和尊重。

我的立場和態度,是出自於我對自由和民主的價值信仰;台灣作為民主國家,導遊不是政府的發言人和傳聲筒;也不是化粧師;更不是大法師。因此,導遊不能自我降低品味,去扮演這些角色;否則,最後被矮化或被貶抑的,是國家的品味;外賓會認為他們造訪的地方,是獨裁專制的國家;像中國或朝鮮一樣,舉國只有一種版本的聲音;好像外語教材範本。

記得時光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前的千禧年( 1999年)之暮,我受一位商場友人之邀,以客卿的身份參加他的公司所舉辦的暮年晚會,餐後與他和重要的紅粉知己和貼心幕僚對談世事和政商變局。友人經商有成,滿腹生意經;但是,常感嘆歲月不待人;他不知道自己的事業前景,究竟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當時,台灣的政經局勢有些風雨將至的詭譎氣氛;在商場行走的敏銳度,讓我直指人心地,點出了他的內心焦慮之所在。我告訴他,"狡兔三窟,何況您是精明的商人?";我又說:"大商無算,小商計較!;閣下,自認是那一種商人?"。只是,當時我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

十二年過去了,我的這一位商場友人,轉戰他自認為形勢看好的許多國內、外的產業!?和市場?!;卻是屢戰屢敗;前半生積累的財富也幾乎散盡;身體也富貴病相伴;藥物相隨。今年春節過後,我和這一位商場友人在一個共同友人的告別式上相遇了。只見他和我在對話中,已不復當年的志得意滿,傲氣逼人;而是合十稱謝,頻說感恩!他已將後半生投入宗教慈善團體的志業了。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禍福相倚,好壞照輪。;只是,我們竟然在這個為共同友人感傷的場合相逢了,不勝噓唏!歷史的發展顯示:客觀形勢的發展規律,不因主觀意志的堅持而改變;德國哲學家卡爾‧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5 May 1818 ~ +14 March 1883) ,這位大鬍子老人家也預告,一個時代的結束,讓人感傷;卻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讓人期望!。

五月上旬的一天,我陪同客人德國老先生Prof. Dr. Markus Bleitenbach先生,參訪北台灣知名的龍山寺景點後,回程經過寺門對面的廣場公園,當地是許多遊民、醉漢或社會底層失業民眾等聚集的場合,滲雜幾隻麻雀、野鴿子和斑鳩覓食其中;也聽到高聲放送的卡拉OK點唱。這是我們社會的一個正常現象和場域;我也曾經在瑞士,這個世人稱羨的富裕祥和的國家,在首府伯恩(Bern)的聯邦國會大廈前,見過類似的場景。

當我在向Markus解釋,許多群眾為何會聚集當地的各種可能原因時;有的群眾靠過來,急切地訴說著他們的意見;並請我翻譯給外賓知道他們的心意;還建議我們,附近有那些有趣的地方。我們感到好溫馨!頻頻向群眾道謝。他 / 她們都是很熱心的旅遊顧問呢。我聽到最多,也翻譯最多次給Markus聽的建議是,"台灣,歡迎你再來!"。Markus幾乎為此滿眶淚水,用盡他學到的台語回答:"多謝!多謝!";群眾又是一陣鼓掌。

然後,我帶他去參訪台灣大學,拜訪在此任教的學界友人和參觀大學校園。傍晚時分,我倆前往台北101金融中心參訪,和登高賞夜景。隨後,經過附近華燈初上的信義計劃區;見到路旁幾座毫華旅館和百貨商辦大樓;光彩亮麗的外牆,圍在台北101金融中心附近,點綴了這個台灣的首善之都台北市的富貴和資本主義的高房價地產的貴氣。

Markus抬頭看了幾棟華麗的大樓,然後突然問我:"Alfred,您認為台灣很富裕嗎?"。我覺得,這位德國老先生,"嗯!…很不上道呢?";怎麼提這個白目的問題;好似大家都買得起豪宅!?莫非,他上午參訪龍山寺後,心中有強烈的意象對比了?!

我想了一下,回答老先生:"生與死相伴,就是人生;富裕和貧窮是想像的共同體!我比較憂心的是,社會上大多數人想像自己是富人,而鄙視和排斥窮人。社會的豪華是表象;也是用金錢數字吹出來的泡沫;世間現象,狂愛之後,必有狂悲!二十幾年來,從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之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和2011年歐債危機,都是因為貨幣幻覺的想像,而造成全球受苦的災難!。

Markus,我建議您,明年安排另一個旅行,到印度的恆河旁的聖城瓦那納西(Varanas)古城參訪,那兒是生與死相伴的宗教聖城;到過之後,應該比較能理解印度人對生命的自然態度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