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上經常傳出名人的年輕兒女,可能一時無法走出生命的困境和迷失,而走上輕生的不歸路;留下了年過半百或花甲之年的父母,讓在人間世上的親人們陷入長期的痛苦不解。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問題和困境;就當作是時代的苦悶吧!
因為經濟困頓而生活不下去,被迫全家走上生命的絕境;那絕對不是家庭問題,而是政治的和社會的問題;必須由國家和社會大眾發揮民胞物與的情懷,隨時注意社會上任何微弱的嘆息聲;和適時地提供援助。如此,國家才適格成為人道主義的「社會國家」。就讓每一個生命走下去吧!迎向陽光,找到幸福的出口吧!
另一種輕生的現象,是那些正值年輕的生命,無論男女;他 / 她們的父母在社會上略有知名度,經濟條件也不是居於弱勢階層,卻多半因為個人感情的歸屬和追尋,而走到了一個結,逼迫自我視人生為虛無,終於選擇了最殘酷的不告而永別了。
生者之痛,在於不解和迷惘!縱使有千萬個"為什麼?",卻已經再也喚不回摯愛的子女了。作為社會事件的閱聽者,每次知道這種不幸的消息,我都會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悸動。人間世上的關懷,非同理心莫屬。
走過年少困惑的歲月,我感覺人生有許多不解,是關於意義的追尋;那個人生階段,又是森嚴的戒嚴時期,政府防民如防賊,實在讓人苦悶。後來,大學畢業後,到外島金門服預官役,擔任少尉排長;那時期軍中的弟兄,大都來自大江南北、和五湖四海,現實生活中,可以說龍蛇雜聚和雞兔同籠。精神上,在外島的軍旅歲月,真是孤獨迷惘。那一年,軍事戒嚴的金門外島,除了逃兵、自殘或意外事件時有傳聞外;還發生野戰部隊的軍官少校連長脫逃不成,走上樹頭自絕的重大違犯軍紀事件。
另外一件,就是近年仍在困擾台灣的國家認同的事件,位在金門東北前哨馬山據點的上尉連長「林毅夫」(林正誼),他是「黨國」時代被培育作為棄文就武的樣板楷模,在陸軍官校正期班44期奉命被名列前茅畢業,到了金門被長官保薦駐守馬山據點,擔任連長,卻利用夜晚,自第一線敵前叛逃到中國。我的部隊據點也接奉軍令,務必不捨畫夜,視同作戰搜捕他。
那一年,在夜裡查哨時,我常想到,為什麼受過專業軍事教育,而佩軍官階級,承擔榮譽和領導職務的軍官們也會想脫逃和叛逃?那一般的基層士兵們,難道沒有內心的疑惑和掙扎嗎?時代好苦悶!個人的努力,究竟是為了什麼意義?。
從掛上軍階開始,在外島的軍旅生活中,我經常認真地傾聽部隊各路弟兄的痛苦、無奈和無助的心聲;我知道作為人,他們也說出了我的一部份心聲。我也明白自己的責任,他們都是姐妹的兄弟和父母的愛子;國家徵召他們的愛子到前線服兵役,作為他們的排長,和他們的生活作息最接近;我直到退伍都要認真地傾聽士兵們的心聲,給他們鼓勵,務必要讓他們平安而光榮地回到父母的膝下和姐妹的身旁。
在外島服役,士兵們最掛心的是男女感情問題,或父母的健康問題;有的充員兵因為識字不多,反應遲緩,常被取笑或捉弄;有的是身體不適;有的是妻子外遇,拋下年幼兒女,乏人照養;有的是農家之子,因為農作欠收,不捨年邁父母操勞過度。作為士兵的基層長官,我不能僅以他們的個人問題和兒女私情等閒視之;否則,心中有結的當事人,在三更半夜藉著衛哨勤務,而舉槍自盡不是不可能的。
經過那段歲月,因為傾聽、理解和鼓勵的互動,我對人生的思想困境要如何超越有了領悟。人的內心有困惑和心結,有很大的原因是外在環境的因素,營造了太多具有壓迫性和不確定的訊息,造成了個人的焦慮;甚至感到被拋棄的孤獨,而認為自己是多餘的,也排斥或抗拒外來的援助。無論在任何時代,傾聽、理解、溝通和擁抱、鼓勵是生命相互扶持,找到陽光出口的最佳方法。
「珍惜生命,迎向陽光」,是這個時代裡,人生有待學習的「生死學」課題。生活中,我很喜愛大地荒野中的植物「酢漿草」【Sauerklee (Oxalis);它們看似卑微,隨意繁衍;但是,它們顯示了堅強的生命力;只要有陽光,它們就會欣欣向榮。每次看到它們開展那粉紅色的美麗花朵;我就蹲下來和它們靜默的對話。我心裡想的一直是:"小草!我知道,您們是陽光的兒女;一直嚮往廣闊的天空!你們的生命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