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邪聚惡散」》

圖片
秋冬以來,風邪、寒邪活躍;之前的夏季有熱邪、濕邪逼人不舒服。邪者,以破壞為始而終於惡果。秋冬養身進補,目的在於「克邪」。基本功無他,「誠心正意」不屈服於作惡即可。 至於如何啟動「誠心正意」?起於善念!客觀的浮世諸現象,看似紛亂,而有孔子所惡者,「以紫亂朱」;屈原所痛者,「黃鐘毀棄,瓦斧雷鳴」。以易懂之語陳述,正是「以假亂真」;以哲學之語批判,正是集「歷史之反動與虛無主義於匯聚成流」。 折騰台灣已有時日的在野政治勢力,始於合流之念,終於亂流之怨;於本日正式進入時代的轉折。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帶來新時代的期待。合流之不容易,出於戰略想定的自欺,近於神學式的造神造論:誰才是「王者」?殊不知者,在於膺品想以假亂真,却必被破於真實之前。這是現象學所指陳的檢定法則。 有些友人問俺,如何看待台灣的大選?因紛亂不明而有焦慮。俺笑看浮世,輕鬆莞爾一笑,即可辨明浮世誰將主宰;正如暗夜漫長待天明之曙光乍現,浮世大白。 認真於選舉者,必出於誠心正意,最美!出於自欺欺人而選舉者,必工於心計;所謂團結匯流之話,正是自證不團結才是本質,參與者各有私利之圖謀,唯恐吃暗虧,已無能力述說自己陣營的存在價值和參選的正當性。 孔子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自己無能而路上亂拉伕和砍柴,終有力窮而火熄之時。時代之諸現象看似騷亂激動,實則有邪窮之時。君子所至盼者,「始於兵而終於禮」;小人所亟求者,「始於狂愛而終於狂悲」。在野政治勢力之「邪聚惡散」正是一場可供哲學批判的浮世啟示錄。

哲學人生筆記 -《近代商人的政治倫理和政商關係》

     
唐朝詩人《香山居士》白居易(生於西元772年~卒於西元846年),在敘事樂府詩《琵琶行》(西元816年)中,為淪落《潯陽江》頭的年老賣唱女抱不平。他寫出有經濟支配能力的商人的品味和德行,定調為《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傳統的《儒家社會》也輕視商人的地位,四大身份士、農、工、商中,商人竟然排在工匠之後。

商人貨暢其流,利通四海,福國利民,竟然會淪落到《無商不奸》的不堪境界。問題究竟出在那裡?這是一個研究商人歷史和文化的好題材。我看到的是另一個屬於《後現代性;( post-modernity )》的問題《近代商人的政治倫理和政商關係》。

時代已經改變,現在社會上經常出現《政商關係》一詞;商人的社會形像和地位改善了嗎?不,《政商關係》依我的看法,其實是更不堪的《指涉》,隱喻更卑劣的沈淪。《商人》和《政客》的結盟,已經造成政治和商業倫理秩序的崩壞;兩者互為其用。

《以權謀利,以利套權》的互通和互用《政商關係》的存在,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災難;更是人民的不幸。這幾年台灣的不少知名商人不僅發言的頻率增加了,音量也放大了;《指點江山》的動作也更粗魯了。在一個民主國家,有些人享有不成比例的話語權絕對是權力者的政治誠信崩潰的主要原因。

這種情況,非常類似1979 ~ 1997年之間決定香港前途的過渡期的社會和經濟現象的實況。1984年12月19日中國和英國簽訂《中英聯合聲明;(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英國決定,將對香港、九龍和新界殖民地的主權和治權,於1997年7月1日起移交給中國。在此期間,香港的商人逐漸形成的《傾中商團》,發言的次數和音量更密集了;大量《中資》、《港資》和像兀鷹一樣盤旋在上的《外資》介入了炒樓和炒股,形成了社會上的《貨幣幻覺》。

作為經濟櫥窗的香港股市指標,恆生指數 (HSI - Hang Seng Index ) ,甚至曾經在《主權》和《治權》移交中國10年後的2007年10月30日,被炒高到創下31,638.22點的歷史高峰。此後,香港的中產階級《消失》了;應該說《沈淪》了。香港特首的政治信任度和支持度也很低迷了。近年來,《高房價》讓許多年青世代在香港已無力負擔了。《高房價》現象對誰最有利?

台灣的社會經濟現象,這麼多年來,其實正走上類似香港的路徑和風景。台灣在早期創造了經濟奇蹟和政治解嚴;民主化後,未能在後續的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鞏固自由,深化民主方面自我期許和努力,反而走向類似希臘、意大利的《虛無主義》模式。近年來,都會區的《高房價》所產生的後遺症日益嚴重。實在是可嘆也可惜!《政商關係》是一帖劇烈的毒藥;缺乏《法治獨立》傳統的國家,一旦打開了這個魔瓶的蓋子後,就會更加沈淪下去。

多年來,國際商務旅行讓我增廣了見識和理解,何以歷史上有的國家能夠向上提昇,文明發展;而何以有的國家向下沈淪,走向破敗的原因。近二十餘年來,《經濟全球化》造成了許多《全球性》的問題,自認奉公守法和安份自律的許多無辜人民,事實上並不能免於《系統性風險》的侵襲;《金融風暴》、《核輻射災》、《食品毒害》每一項風險都會找上老實無辜的小白兔人民。

政府自以為是《善意》的經濟政策,通常造成《反效果》。《公共經濟學》領域的研究早已顯示;若《柏拉圖最適(Pareto optimum)》狀態存在於一個社會,則任何公共政策可欲的最佳選擇,必然會損害其他群體的福祉利益;因此《最佳決策》,其實是《次佳選擇》。這種現象的存在,說明了為何政客和商人會結盟經營《政商關係》?因為存在不合法或不正當的超額報酬!

《經濟全球化》造成資源分配的不公和不義;而讓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疲於拯救經濟;但是泛濫的《游資》像洪水一樣四處流動,商人逐利而居,結交各國政要和媒體大亨,形成了《政商關係》;也聯手操作了《資訊不對稱》的《內線交易》和《市場炒作》。東亞《小龍》、《小虎》之外,又有《中國崛起》;然後,又是《金磚五國;(BRICS)》,再來就是歷經長期鎖國之後,近年才逐漸開放的《緬甸》市場。

經濟的發展固然有《善》的價值取向;但是,若《政商關係》成為一國政治文化的特質,則《經濟崛起》後,不可能永續發展。近期中國發生了《重慶市》《薄熙來》和《王立軍》的內哄,和《中國共產黨》內部派系的鬥爭;經過各種資料的比對後,其實正是背後有許多商人圈養《政商關係》的糾葛,造成了分贓不均,而不惜走上相互毀滅的局面。

民主政治的基礎在於《自由》和《平等》;當一國的商人們,此起彼落的紛紛冒出來,為人民大眾決定,要《收聽》或《收看》何種媒體,或《可以吃》何種食品?或應該支持何種協議時。我根據自己多年的商場和市場經驗,視之為國家將有不祥之兆;如同地震發生前,有些生物會基於逃生的本能,而出現在另外的場域一樣。

近期,台灣的名商大亨頻繁出現媒體,指責政府的若干政策不當;我發現,這一任的政府正是由這些名商大亨們,在普選前強力表態,非支持不可而上任的。在不久之後,也正是相同的商團竟然批評自己的政治投資選擇不對和不好。我實在覺得,此種《狂愛之後必有狂悲》的《現世報應》也未免太快來到了。

很奇怪耶!平常,他們在自己的企業財團,莫非也是如此草率不負責任地作成企業投資決策的?難怪,無能又沒有責任感的商人樂衷於投資和操控《政商關係》,最後為害社會。這幾年,很多台灣企業放員工《無薪假》,或變相地裁員減薪;讓受難員工和家庭痛苦憂心不已。看到這些病態的《政商關係》;我認為,沒有人是贏家;我相信政治上的《權力者》,也正在嚐苦果而苦不堪言。孔子(西元前551年~479年)說:"政者,正也!";也就是眾人之事和各行各業的運作經營要行正道守本分。

《政商關係》,是一種德國詩人《哥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 ~ +1832年3月22日) 》筆下的《浮士德悲劇,(Faust. Der Tragödie erster Teil);1808年》。《浮士德博士》的靈魂開始墮落,而讓魔鬼《梅菲斯特(Mephistopheles;簡稱Mephisto) 》發現機會而引誘他,作出死後靈魂交易的結盟,以換取生前各種愉悅的滿足。

童年時代,我常聽聞父執輩的台灣老一代的殷實商人,深知政治人心的險惡;而抱持《民不與官鬥》;因此珍惜埋頭奮門,深耕本業的可貴精神,作生意講信修睦,以和為貴。他們常以諺語告誡後代經營者;要殷實地為商而不涉政;因為人心難測;【你要賺人的利息;人要套你的本金】。

在法治不彰、司法污黑的社會,政治高於一切,商人和政客不安於本業,只作計較政治投資的精算;當然是如同《飲鴆止渴》的投資。國政重商絕對不是好現象,古代北非的《迦太基帝國(Carthage;BC. 800 ~ 146 BC.)》重商,人民又善於航海貿易,而成為經濟富裕的國家;但是社會不重公義,最後商人誤國;在經歷三次《布匿克戰爭;(Bella punica;BC. 264 ~ 146 BC. ) ,終於被共和的《羅馬帝國》所滅亡。

《商人重利輕別離》,隱喻商人重利益輕情義;引喻在政治的選擇上,就可能是《商人無祖國》和《無物不易》。在商場從事國際商務顧問多年,我遇到過不錯的商人;但是,還稱不上《無算大商》;遇到最多的是《精明小商》和《善於計較》的妻子。《老闆娘文化》才是台灣商人文化中的《次文化》。她們常扮演對外公關,對內專政;掌控內、外帳本,《修理小三》、炒股逃稅和剝削員工的《聖上太后》。她們最好曾經擁有《酒國綠卡》和歷練。

每當我聽到企業負責人說出要鴻圖大展,留下歷史性的功業和地位,我都會暗示企業的員工,見好就收,良禽擇木而棲;否則,就要有過苦日子的心理準備。實行《資本主義》的國家,必須建立《公民社會》來規範《商人的政治倫理》;《政商關係》只是表象;《政商夫人關係》才是本質。《狡兔死走狗烹》的歷史寓言故事,正是有意義的啟示。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