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邪聚惡散」》

圖片
秋冬以來,風邪、寒邪活躍;之前的夏季有熱邪、濕邪逼人不舒服。邪者,以破壞為始而終於惡果。秋冬養身進補,目的在於「克邪」。基本功無他,「誠心正意」不屈服於作惡即可。 至於如何啟動「誠心正意」?起於善念!客觀的浮世諸現象,看似紛亂,而有孔子所惡者,「以紫亂朱」;屈原所痛者,「黃鐘毀棄,瓦斧雷鳴」。以易懂之語陳述,正是「以假亂真」;以哲學之語批判,正是集「歷史之反動與虛無主義於匯聚成流」。 折騰台灣已有時日的在野政治勢力,始於合流之念,終於亂流之怨;於本日正式進入時代的轉折。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帶來新時代的期待。合流之不容易,出於戰略想定的自欺,近於神學式的造神造論:誰才是「王者」?殊不知者,在於膺品想以假亂真,却必被破於真實之前。這是現象學所指陳的檢定法則。 有些友人問俺,如何看待台灣的大選?因紛亂不明而有焦慮。俺笑看浮世,輕鬆莞爾一笑,即可辨明浮世誰將主宰;正如暗夜漫長待天明之曙光乍現,浮世大白。 認真於選舉者,必出於誠心正意,最美!出於自欺欺人而選舉者,必工於心計;所謂團結匯流之話,正是自證不團結才是本質,參與者各有私利之圖謀,唯恐吃暗虧,已無能力述說自己陣營的存在價值和參選的正當性。 孔子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自己無能而路上亂拉伕和砍柴,終有力窮而火熄之時。時代之諸現象看似騷亂激動,實則有邪窮之時。君子所至盼者,「始於兵而終於禮」;小人所亟求者,「始於狂愛而終於狂悲」。在野政治勢力之「邪聚惡散」正是一場可供哲學批判的浮世啟示錄。

哲學人生筆記 -《權力之美,似春天的櫻雪!?》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煙雨》;中國北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許多年以前,我一直未能完整地理解這一首詩的意境。在商場行走多年後,見識過人性對權力的患得患失症狀表象後?我試著去理解權力本質的《精神病理》的問題。在一個自由的社會,每一個人對於自身的利益和尊嚴,有爭取和捍衛的權利;也就是《自我支配》的意志;基本上,這是正當的,具有排他性的《權利意識》。

但是,如果有人可以支配自身以外的人或物,使他人服從自己的主觀意志,以完成可欲的效果,則這種支配和操縱的力量,無論稱作《管理》或《領導》就是《權力》了;這是強制的,或說服的、收買的、威脅的,都具有從屬性的《權力關係》。當我坐在餐廳裡享用美食時,看著服務人員忙進忙出;我想到的是,人的愉悅和自由,有時候是來自於,同時有人被支配和可能被奴役,而形成的市場交換關係。

世間最大的權力場域,就是無所不在的《政治》了;那是一種強制性的統治和支配。近代民主國家的《法治 - 依法而治》型式,其實只是專制國家的《人治- 依人而治》型式的進步改良版而已;人《以法之名》,操控統治機器,實現掌握權力的慾望;真正不變的核心意義,是《慾望》的本質。

世間其他的權力場域有許多種不同的型式,企業、家庭、婚姻、學校、部落、政黨、宗族、宗教等各種不同的組織;法國哲人【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 ~ 1778年7月2日)認為:"人生而自由,卻無時不自由!";人是生活在各式各樣的權力場域的;有時自己是有權力的支配者;同時又是權力從屬下的被支配者。

人對於權力的偏好,是隱藏在《潛意識》中的。當前的社會,在人性的試煉場域中所呈現的問題,和古代並無不同。《以權謀利》的慾望無法赤裸裸地流露出來,卻要以冠冕堂皇的說法加以包裝,來面對外界的目光;除了必須有《合法性》的基礎之外,還要取得《正當性》的充分條件;因此,整個客觀世界呈現在眾人目前的是真假交錯的表象。基本上,人生存的世界是由慾望幻影所形成的。因此,每個人是生活在謊言所支配的社會中;人對權力的偏執,才是慾望的本質;人性的危險在於,在每一個場域中,人都具有支配和奴役別人的慾望。

職位或名望愈高的人,在品嚐過慾望實現的果實後,永難忘懷享受權力時的甜美滋味;他們想要將《權力》,以個人累積的名望和長期經營的人際關係,轉化成為對社會的《影響力》,重出各種不同的權力場域。因此,社會上充斥泛濫著退而不休的《長老》、《法老》、《大老》;或《前妻》、《前夫》、《前輩》、《資深》頭銜稱呼的《偽權力者》

這些人都是權力的僕役;《人性》依戀於權力,必然異化成為《奴性》。這種現象顯示:人性對權力的偏執;以及社會的虛浮和偽善;以致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權力者》不是《偽君子》,就是《真小人》。表面上,這是一個需要《頭銜》的社會;本質上,卻是人對於《權力》有難以割捨的依戀。這是一個《慾望》難以滿足的世界;人當然不自由了!

權力的價值,應該是中性的;貴在不為自己的私慾服務;也貴在實用,而能利益眾人。否則,權力將是誤人害己的包袱。所以,想要追求權力的人,如果有私心而必須對外偽善,那麼自己終會毀於權力的沈重負荷之下。近年,許多民主國家因為經濟的惡化,人民的生活困頓,而對政府怨憎不已。當權者
即使仍有權力的《合法性》;但是卻已經失去權力的《正當性》了。這個世界有內在自我異化分解的《動能》《時間》是另一個變數;因此,世局的變化成為隨機性的;世界也就越來越複雜,而難以治理。國家,不分專制或民主,也是如此!

      
在複雜的變局中,《當權者》莫不面臨各種危機的考驗,而失敗了;主要的原因,是輕忽了《全球化》的數位訊息的流通極為迅速,所造成的挑戰。權力幻滅的可能性隨時會出現,而想要抓緊權力;最深層的動機就是自救;猶如《溺水者》急切地想抓住水面的浮木。在這個階段,《當權者》只想要權力本身,而權力的《公益性》目的已經不見了。

世間各場域的《權力者》應該覺悟:權力的效用有它的發展極限,如同趨勢的發展;當內部制約的《動能》和《時間》耗盡,趨勢必將反轉,而權力必將弱化。昔日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也終將淪落為眾矢之的。印證了權力慾望的虛妄本質;在《狂愛之後,必有狂悲》的從激昂到虛無的失落感。

在大自然的花草植物中,我喜愛櫻花;欣賞它的壯麗之美和淒涼之美。日本武士以櫻樹在春天壯麗開花,然後在短時間內,櫻花似雪一般地飄落,隱喻生命的起落,似櫻花一樣的短暫無奈而壯烈。所以,武士極為重視生命的意義之美;強調《一期一會》;也就是珍惜一生中的機遇,通常不會有第二次;務必以生命的代價去完成任務。此種人生境界的選擇和執著,對世間的權力者,無論他們現在的處境如何;應該有啟發作用的。

四種權力者的境界:最上等的是《功成身退》;第二等的是《急流勇退》;第三等的是《戀棧不退》;第四等的是《不得不退》。政治上的權力受之於人民的意志;人民的聲音轟然而出時,權力者若《戀棧不退》,則最後想取第四等的境界將不可得。英國偉大的政治家【丘吉爾】(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 ~ 1965年1月24日)的名言:"最輝煌的時刻消逝得最快!";足為《權力者》銘記在心。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