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民調疲乏」》

圖片
大選愈近,民調愈亂!原因不外乎,問到疲乏了,已沒有鳥意矣! 前天,俺下午收到兩通桌機電話民調;第一通電話是那位自稱將「見神殺神,見佛殺佛」的現任市議員,以語音發聲,毫無禮儀的強問受話者,是否支持同選區內的對手?沒禮貌的詢問,只能得到掛機。 不久,另一通是大學生受其老師接案而被委託的電話問卷民調,有關本次總統大選的支持對象。可憐的年輕人,台灣的政治民意市調已無新鮮感矣! 民調,原先被標榜是「科學」調查、分析趨勢的走向;但是,出於各主辦單位負責人的心術不正,操控焦慮、販賣對立、仇恨和恐懼的「神學」情境,已不值得呼應民調電話了。 以抽象、空洞的時事議題設計問卷,趁鮮誤導受訪者,只會讓人感受耳力疲乏又無趣。台灣的民調已媒體化,各有扈庸於立場鮮明的媒體,彷彿媒體的「政治保安部」,或政黨的「政治作戰黨衛軍」。 在此種民意疲乏的當下情境,竟然有些自認媒體人的要角,以為可以媒合參選人的有利組合,彷彿保險單的獲利保證。若以為,群衆願隨其擺弄,那豈不是羞辱人的奴性? 民調疲乏和無趣,詢問受衆「下架政敵」的意願?彷彿回到過去,被迫喊著「反攻大陸」的意願,愈喊下去愈無力,終於淪為神學笑話。

世界小事筆記 -《書店的尊嚴》



這幾年,愈來愈多的書店難以為繼,歇業關門了。知名的品牌書店其實也變質了;背棄了許多愛書人當初的厚愛和期望,轉型為《掛羊頭,賣狗肉》的百貨通路商;也置身為《文化地產商》了;滲透到觀光產業裡,成為買賣《文化商品》的《交易商》(Trader)。

《文化商品》不等於《文化》;就是市場上的商品而已。一個國家和社會的自我《虛無化》,必然源自於《好出名》,想讓人知道自己的《存在》;卻不知道自己《為何存在》的《意義》。於是,書店就在這種過程中,成為煙花產業;就像在幾個重要的節慶日,所施放的煙火,和一個夜晚虛擲上億元公款的《空氣節目》一樣。

那位因此被迫下台的《主委》,還曾經在公開場合坐上我讓出的座位;當時,我沒有先想到還有《大官虎》要駕臨;《草民》於是魯莽失禮在先,見到會場有空位,就大膽地先來先坐上去了。隨後,讓座給《大官虎》當下,我只想到,雖然這個座位不是《博愛座》,只要《等一下》就好。然而,卻很諷刺地,它應證了《法國大革命》恐怖時代的那句《存在主義》式的名言:“等一下,劊子手先生,一下就好!Encore un moment, monsieur le bourreau, un petit moment" 。《大官虎》坐在官位上沒有多久,也被《摘官帽》下台了。

《虛無》!是一種國民集體精神,和意志的自我《解構》和《消失》的沈淪。曾經是知名作家的人,坐上《文化部長》的大位;其實,失去的是更多的《文化深厚》的《可能性》;就像有理念的書店,轉型成為商品的通路《交易商》一樣;加速了《知識》和《文化》的輕、薄、短、小。《作家》作《大官》,真的很可惜!無以堅持,將沈淪為政治服務;文化只有《行政》;更不需要《文化政策》。文化的發展,在於自由的土壤和呼吸的環境。《文化政策》是極權國家的《專政工具》和《意識型態》而已。

當2012年【倫敦奧運】的開幕和閉幕儀式,以英國自豪的歷史文化的面貌和文明的進程,呈現於世人之前;其實,在《英倫三島》的大街小巷內,仍然有特色地存在著《小書店》;《歐陸》,自北到南的列國,也是如此;亞洲的日本,也不乏有《小書店》自豪地存在著。我在商務旅行後的業餘活動,就是探訪巷道文明,和有特色的偉大的《小書店》。在那裡,我感受到,社會對於《知識的尊重》和《書店的尊嚴》。

作為《愛書人》和《閱讀者》,我能自豪的地方;就是《陪書店走上末路》。以前,我曾經寄予期望,和給予鼓勵支持的《大型書店》;在送給我《終身貴賓會員卡》後;我就知道,它們的"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了;此後,《大型書店》只能吟唱《何日君再來?》了。在商場企劃理念中,《會員卡》很像是《集體主義》制度下《人民公社》的《社員證》;或像是參加《告別式》後的《回贈禮》。當然,會慕名上門的客人,此後,已經成為遠道前來的《觀光客》了,和夏天珍惜家中能源的《冷氣客》了。

社會意識,也正在《小器化》;《節儉》被視為《美德》;《大家》來吃《公家》!《美德》,從來只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知;《節儉》還牽涉到《視覺化》社會的形成;能夠用《圖片》表達,和說明的事實,以作為《影像》證據的行為,就不需要再用到《動腦》和《動筆》去《書寫》,和《言說》的知識辯證了;只要《圖片》驚爆事實就可以了。這也是一個各自配備相機的《素人偵騎》出動的時代了

這更是一個《目光》貪婪的社會;所以,《近視》的人口也愈來愈多了;高近視度數人口的年齡層也愈來愈低;《眼科》、《牙科》和《美容整型科》的診所林立街頭。原因在於,《賞美》成為國民運動;鑑賞《美女》的性感和《美食》的口感,都必須用到《眼睛》和《牙齒》;而不想多用《心靈》和《思想》去形成美學文化。

幾個月前,我接受了《白內障》(Katarakt) 的門診手術;最初,因為不堪《大醫院》的診療流程耗時,又人滿為患;於是改到《私人眼科診所》接受治療;沒想到那裡也是人潮擁擠。在候診當日,一位將近90歲高齡的《阿公》也前來診所,進行第二顆眼睛的《白內障》門診手術。《阿公》坐我身旁,頗為親切慈祥,又識途老馬地,以先知的口吻告訴我;"少年ヘ!目瞅修理好,へ塞看水美眉啦;我へ第一粒目瞅,在30年前修理好,出國去看《脫衣舞》,坐在後壁排,嘛看介真清楚呢!有修理有差啦!"。

真感謝《阿公》的好意提醒;我想起,已經好久沒去《大型書店》買書了;實在是因為看書很費眼力。另外就是,大型書店人滿為患,像菜市場一般地吵雜擁擠,好像吃、喝、玩、樂,什麼都有;就是少了《書店的尊嚴》!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