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應該是金錢和語言吧?!這兩項生活工具,多了,會讓人煩惱;少了,又會讓人焦慮。
金錢,又稱貨幣;它有一項功能,就是購買力和流動性的擁有;但是,它能有意義的前提是,貨幣最好能維持幣值穩定;或者升值;最不堪的下場是貶值,變成一文不值。
如何維持幣值穩定?我和你,就將這個煩惱交給專業的中央銀行,去執行獨立的貨幣政策吧!閒雜人等,只能無奈地保持關心。
至於,語言作為生活工具,包括聲音、文字或圖像;它所要表達的,主要是人的思想。想像一下,古人說:"言為心聲";而語言哲學的描述,更傳神;定義思想是語言的囚犯。
世界上,各地的騷動不安,和人心的焦慮,很大的部分,來自語言的濫用和誤用;尤其加上各種負面價值指涉的形容詞之後,而導致閱聽者,產生心理和生理的反應。
世界的情勢,正在進入另一波的權力板塊的震盪;為民族、宗教和主權的爭執而激動不已。這個世界,將有更多無解的困惑和對立;這也是,"我是,你不是?"的本質對立。當我說:"人",是被金錢和語言支配的社會化的動物;其他物種的動物大概都會同意!?
語言的表現,在句型的形式表現上,就可以很容易地製造出安慰和對立的認知感受;那就是,「肯定句」和「否定句」。當語言的表述:"我是…;你不是…"的時候;"我",就是"自我"肯定的一方;"你";就是被"我"否定的一方;那個被指涉的"你",肯定不會好受。
同樣地,對於想要擁有的對像,宣稱為"我"所"擁有"和"支配";被排除的競爭者;甚至於,在被擁有的對像是人的指涉下;肯定除了我之外,其他人,都是會焦慮的。
這也是為什麼,"人"在即將被外力所掌控支配,而失去自我和自由之前;例如,即將結婚、遠行、坐牢、入學、從軍、就職、手術、洗腦和受刑的前夕,會有此生難料,前景坎坷的不安和焦慮的原因。
如果再推衍下去;作為主格補語的謂格的指涉,就可能引起更多的,和更大的紛爭和焦慮。當我說:"我是人;你不是人!"的時候,那就不僅是《語言禍端》了;而是一種本質的否定了。顯然地,人是很在意的;也很堅持捍衛自己的本質。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不乏聽到矛盾的語言造句:"你這個人,不是人!";那是,先肯定你,再否定你;而且,都是在本質上的定性。尤其是在漢語的語境中和在倫理道德的指控情境中;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出現在女人控訴男人,欺騙感情;以致人財兩失的悲憤情緒中。您肯定有聽過吧!?
這個世界,表象上,是所有生命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的情境;卻不是生命和諧地共存;尤其,在無國界的多媒體科技的推波助瀾下。未來,這個世界,將呈現更多的民族的和宗教的對立和衝突。民族和宗教的自我認同的價值取向,都是絕對的和不妥協的。
多年來,經濟全球化成為一種主流意識和政治正確的價值;它本來的構想,是要整合世界上的發展分歧;但是世界上的問題,卻不是僅有經濟;相反地,經濟全球化多年來,卻造成了更多的強勢和弱勢的分立;也製造了更多的價值對立和歧視現象。
金錢和語言都是表述用的工具;因此,只要用工具的角度看待就好;它們的效用,絕對不會比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工具《空氣》重要。缺錢和少言,最多是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但是,沒有空氣,"我和你,就什麼都不是了"。還好,迄今,世界上還沒有人或國家,宣稱擁有空氣的主權!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