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民調疲乏」》

圖片
大選愈近,民調愈亂!原因不外乎,問到疲乏了,已沒有鳥意矣! 前天,俺下午收到兩通桌機電話民調;第一通電話是那位自稱將「見神殺神,見佛殺佛」的現任市議員,以語音發聲,毫無禮儀的強問受話者,是否支持同選區內的對手?沒禮貌的詢問,只能得到掛機。 不久,另一通是大學生受其老師接案而被委託的電話問卷民調,有關本次總統大選的支持對象。可憐的年輕人,台灣的政治民意市調已無新鮮感矣! 民調,原先被標榜是「科學」調查、分析趨勢的走向;但是,出於各主辦單位負責人的心術不正,操控焦慮、販賣對立、仇恨和恐懼的「神學」情境,已不值得呼應民調電話了。 以抽象、空洞的時事議題設計問卷,趁鮮誤導受訪者,只會讓人感受耳力疲乏又無趣。台灣的民調已媒體化,各有扈庸於立場鮮明的媒體,彷彿媒體的「政治保安部」,或政黨的「政治作戰黨衛軍」。 在此種民意疲乏的當下情境,竟然有些自認媒體人的要角,以為可以媒合參選人的有利組合,彷彿保險單的獲利保證。若以為,群衆願隨其擺弄,那豈不是羞辱人的奴性? 民調疲乏和無趣,詢問受衆「下架政敵」的意願?彷彿回到過去,被迫喊著「反攻大陸」的意願,愈喊下去愈無力,終於淪為神學笑話。

哲學人生筆記 -《人多或人少,都是問題?!》


在東亞的「儒教文化」圈裡,「土地」和「房屋」被視為財富的表彰;傳統的觀念強調「有土,斯有財;有恆產,斯有恆心!」。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地產,被視為人生大事;也被歸屬為「有產階級」。

源於土地是稀有的資源;台灣曾經有類似日本「泡沫經濟」的原因;貿易「經常帳」的節餘,使得國內的資金泛濫;流入房地產肆行炒作,讓很多受薪族群,和年輕人無法在自己出生成長和工作發展的地方,以自身的收入節餘,來購得安身立命的房地產。

這種現象,必然形成社會發展的長期退化;年輕世代的價值觀日益「虛無化」;台灣這幾年的政治和社會的重大公共議題,有愈來愈難達成共識或妥協的現象。

當前,台灣的社會經濟變化,有那些現象呢?人口,作為一項生產要素資源,將會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我國,自2002年1月1日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經織」(WTO);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開放,企業經營的國際化,就業人口的來源去處,也成為一項人口結構的變數。

有些問題,政府若不能儘速有效地排解,日後將形成長期的結構性變化,而讓社會全體向下沈淪。

台灣社會大眾是否感到熟悉?薪資停滯不增有多久了?而有效的購買力下降了;失業和「無薪假」的隱憂不時浮上心頭;離職和退休,到處閒逛的人增加了;有試吃和開店送贈品的賣場,無不湧來丐幫民眾;另一方面,企業負責人感嘆生意難做。

或者,記得上週才去過的街頭小店鋪,今日忽然對外關門停業了,或又換地點經營了;網路交易和快遞交貨更普遍了。這是一個加速變化的社會,而我們正在變化中學習適應和接受事實;只是,能夠坦然面對嗎?

各種現象,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了;想像一下,週遭的親友圈,是不是就有以下如此的遭遇呢?

婚姻擇偶日益多元化,外配、晚婚或不婚;或單親家庭、隔代養育、無子族、阿宅族,啃老族、蝸牛族日漸普遍;同性同居或結婚的可能性,將成為未來的社會的常態;長期而言,將反映在人口結構的變遷,和房地產的供需結構的變異上。

人口結構老化、家庭少子女化、移民原因多元化;銀髮族安養照護的場所安排選擇,全民健保就診社區化,必然影響人口結構和地區分佈;進而影響房地產的區位風貌。

就業人口的平均薪資水準倒退;造成整體人口的所得結構改變;低利率而高房價的異常狀態,將形成房地產供給和需求曲線右移。

台灣南北高鐵的開通,南北二都的捷運路線轉軸站點的建置,和台鐵發展中短程的區間營運路線,物流宅配業的有效佈置,提高了人口的流動性和促進了區位的經濟發展,和提供就業人口對於生活和工作的區位選擇的多元有效的考量,將改變房地產的供需型態。

因此,房地產的不合理高貴價格,必然也要面對這個客觀變化的事實,「價格」終將趨近「價值」。只是,政府和人民必須注意,「房地產泡沫」消退是一個緩慢而漫長的痛苦。「日本第一」的高貴泡沫破滅至今;日本的政治、經濟和社會,依然陷在疲軟的泥沼中難以自拔。

我國的經濟發展,在中國經濟崛起後,受到美、中、日的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的地緣政治強權力量的牽動,將更加地明顯;產業競爭力和就業人口的質量變化,會反映到房地產市場的結構性變化。短期現象可視為景氣變化;長期現象應視為結構變化。

以上,所陳述的現象,將對於一國的人口結構,發生長期的影響。

想像一下,一個明顯老化,而年輕世代就業不易、失業的可能性增加;薪資水準向下移動;子女的《奉養比率》上升的人口結構,將成為經濟沈淪的主要因素。更長期地觀察,人口結構和經濟發展的相關分析中,不排除會出現《失落的世代》;憤世嫉俗而缺少未來的想像。

「全球化」的經濟問題;就是政治問題;爭奪資源、貧窮人口增加、區域緊張、歷史宿怨,所造成的人口分佈和結構性變化,必然反映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方向和進程。

全球人口膨脹,而經濟發展放緩,甚至停滯、緊縮,而造成供需失衡,致使未來的社會發展至少有兩種可能的隱憂和危機:

走向《民族主義》的針對特定外國的排外運動;例如,中國的反日示威。

或者,走向《虛無主義》的「無政府主義」的動盪;例如,近年法國和英國的青少年暴動。

上述兩種可能的發展,有一個相同之處,就是《年輕化》和《藉題發揮》的《反政府》。一個國家的人口結構中,發生世代和文化整合的發展困境,將表現在經濟競爭力和產業區位優劣的評價上;也必然會影響到房地產市場的展望。

想像一下,台灣既然願意被整合進入「全球化」的潮流中;看到別人今天的問題;很可能,也會成為我們明日的問題。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