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邪聚惡散」》

圖片
秋冬以來,風邪、寒邪活躍;之前的夏季有熱邪、濕邪逼人不舒服。邪者,以破壞為始而終於惡果。秋冬養身進補,目的在於「克邪」。基本功無他,「誠心正意」不屈服於作惡即可。 至於如何啟動「誠心正意」?起於善念!客觀的浮世諸現象,看似紛亂,而有孔子所惡者,「以紫亂朱」;屈原所痛者,「黃鐘毀棄,瓦斧雷鳴」。以易懂之語陳述,正是「以假亂真」;以哲學之語批判,正是集「歷史之反動與虛無主義於匯聚成流」。 折騰台灣已有時日的在野政治勢力,始於合流之念,終於亂流之怨;於本日正式進入時代的轉折。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帶來新時代的期待。合流之不容易,出於戰略想定的自欺,近於神學式的造神造論:誰才是「王者」?殊不知者,在於膺品想以假亂真,却必被破於真實之前。這是現象學所指陳的檢定法則。 有些友人問俺,如何看待台灣的大選?因紛亂不明而有焦慮。俺笑看浮世,輕鬆莞爾一笑,即可辨明浮世誰將主宰;正如暗夜漫長待天明之曙光乍現,浮世大白。 認真於選舉者,必出於誠心正意,最美!出於自欺欺人而選舉者,必工於心計;所謂團結匯流之話,正是自證不團結才是本質,參與者各有私利之圖謀,唯恐吃暗虧,已無能力述說自己陣營的存在價值和參選的正當性。 孔子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自己無能而路上亂拉伕和砍柴,終有力窮而火熄之時。時代之諸現象看似騷亂激動,實則有邪窮之時。君子所至盼者,「始於兵而終於禮」;小人所亟求者,「始於狂愛而終於狂悲」。在野政治勢力之「邪聚惡散」正是一場可供哲學批判的浮世啟示錄。

世界小事筆記 –《獅子,也是大貓?!》


2012年中,我在國外遇到一位來自中國的經濟學教授;我們曾經相識於在德國大學城的求學歲月;久別重逢後;在對話中,自然地談到了我們的本行專業,世界的經濟問題和現象,以及對未來發展的預期。

因為話題的起源是,2012年正逢美國和中國的國家領導人替換的時刻。當時,美國總統大選的辯論主要議題是「振興經濟、促進就業和改善分配」。我對這位老同學說:"君自中國來,應知中國事!?貴國的國家領導人和政府也要更迭了,可有重大的經濟議題需要辯論?"。

孰知,這位老兄竟然告訴我:"老張同志,當前的重大議題是政治議題,維持權力的穩定交接,和權力的分配才是正事;"中國的「政治」一向是「下層建築」;「經濟」才是「上層建築」。坦白地說,中國的許多問題,我還是到了國外才能回頭看清楚些,究竟是怎麼回事?!"。

西方有些野史,誤傳法國第一共和的皇帝和民族英雄「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曾經提醒英國人,"清帝國是一隻酣睡的獅子,當它醒來時,全世界將會被它震動!";這段話語應該是以訛傳訛;後來的事實是:「清帝國」積弱不振而滅亡了。

歷史現象的辯證,呈現的規律,是一切的客觀現象,都不以個體意志而改變。每一個現象,都在「成、住、壞、空」的軌道程序上,自我完成生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一直以「新中國」自稱,以有別於革命對象的「舊中國」,意圖跳脫中國歷史的封建王朝興衰更替的宿命。

自從在1978年開始實施「改革開放」的戰略以來,歷經三十餘年的實踐,目前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總合國力和全球影響力的躍升,讓世界各國側目;也讓周邊的鄰國警覺到地緣政治和經濟勢力的擠壓和牽引。

我的老友當然知道,「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的「歷史唯物論」觀點:「經濟」才是「下層建築」,將會決定「上層建築」的「政治」。當前的中國久已不提「馬克思主義」了;「改革開放」的戰略,就是經濟上向「資本主義」靠攏,再稱作「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科學的社會主義」,這些自我催眠的符咒。

實踐的結果顯示:再高明的機關算盡,終究還是逃脫不了,必須接受客觀規律的制約;「經濟」終究還是「下層建築」;「寡頭政治」作為「上層建築」,再有專制的效率,也必然有面對客觀真相的時刻。中國的「改革開放」,最終還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變法」或「維新」;仍然無法力挽狂瀾於傾倒的宿命。

中國的統治階級,目前已完成「中國共產黨」內「第五代」領導人的更迭。不久之後,新的政府職位也將更迭,「一套人馬,兩塊招牌」;中國廣大的人民,依然只能是政治交易的「價格接受者」。「經濟學」理論所論述的「寡占」和「獨占」,都具有無以應付各種客觀變化的宿命弱點;也會造成社會全體的資源誤置和浪費。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中國領導人更迭當日,發佈了「改革開放」以來,三代領導人治理下的經濟績效,如附圖。顯然地,歷史的縱向比較,前人留下的經濟現實,無可避免地呈現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限制;新一代的領導人如何面對,比前幾任領導人更艱鉅的挑戰?

1. 在國民生產和個人收入部份,中國這三十餘年來的發展,呈現上升趨勢;一代比一代進步。經濟國力的上升,有多大的成分是「泡沫效果」?中國痛恨的日本,也曾經有過輝煌時代的「日本第一」的泡沫國力!但是,如今已成為氣息奄奄的「病貓」了。

2. 在國有企業的城市就業人口比例,呈現一代比一代退步;也就是都市失業的國有企業的人口比例上升;這種現象,大致上,可以說明「薄熙來」代表的左傾勢力,在中國仍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這也讓當權的既得利益者顧忌左傾勢力會興風作浪;於是導引到「民族主義」的「反日」方向上。

3. 沿海地區的國民生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呈現下降的現象;這說明了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空間,出現客觀的限制了;「大西部開發戰略」、「騰籠換鳥政策」和「生產成本上升」,都是客觀規律發展下的必然結果。

4. 消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呈現下降的現象;這是經濟緊縮的預兆;也會造成失業人口增加。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超額投資」和「資產泡沫」,將如何化解?

5. 中國的人口結構中,鄉村地區的人口比例極高,也是「農民工」的主力,和每年「春運」交通的主流,更是地球上最大的季節性的人口移動現象。鄉村地區的平均國民所得,占城市人民國民所得的比例,呈現不增反降的現象;「農業、農村和農民」的三農問題,會是迫在眉睫的挑戰。

其實,「強之末,弱之始」;強弱力量的對比,如同日月映照的天地;白天和黑夜互相更替,而有歷史。中國古代的「秦帝國」的「始皇帝」想要傳諸後代千秋萬世,止於「二世」;古今中外的帝國,縱有千年,於今尚存?

自古以來,「富不過三代」;寰宇古往今來,建國百年,足矣!當國體既已老態龍鍾,民心不存,氣力匱乏;陳年積弊無以化解;何敢再侈言「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詩經‧大雅 -文王》!?「周王朝」立邦(西元前十一世紀中期 ~ 西元前221年 ),不足九百年。

在歷史長河中,每個人都是生命有期的「小人物」,國家更是難逃起落和興衰的宿命;即使自認是「獅子」,也不過是「大貓」!有聽過長生不老的「貓精」嗎?沒有呢!我最常聽到的,是「病貓」呢!

《圖片來源:The Economist》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