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自我解構」》

圖片
「面向事實,呈現真相」,這是對現象檢定的目的。以上的啟示,來自聽多了也見夠了「話術」,經歷過事件過程,只要時間夠久,那套自欺欺人的「話術」會自我解構。 馬先生,曾經貴為八年的中華民國總統,卸任了仍享受台灣人民血汗的供養和禮遇。有政治倫理和誠信者,至少應該表現出以往自我標榜的「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溫、良、恭、儉、讓,以捍衛其黨長期向台灣人民宣示的反共和捍衛中華民國。 面對「共匪」,這個中國國民黨曾經強制台灣人民必須反對的叛亂組織,「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而且,「反共必勝,復國必成」。如此的「反共國策」所加之於台灣人民的要求和犧牲,都是為了捍衛遷佔台灣的中華民國。 如果共匪滅中華民國和吞併台灣的帝國主義領土野心不死,馬前總統有何理由自我矮化,踐踏國格,無原則地「客隨主便」任由共匪羞辱,還必須表態非常滿意於被矮化和被羞辱,而且超乎預期?這已是精神病態的樂於受辱。 個人甘於自賤和被共匪作賤,台灣人對甘之如飴的馬先生可以不足為惜的!也可無視於這位馬先生的存在。反而,可以用台灣人的角度看到,外來黨國虛構的反共敘事,正由其造神的「黨國之子」在自我解構中。

法哲學筆記 –《有主權,才是真鈔?》

        
多年前,我在德國閱讀「國際法」的重要文獻時,注意到台灣在「國際法」上的法律地位;自1952年4月28日的「對日本舊金山和約」生效之後,中國對台灣的歸屬,已經不再有任何國際法上的權利「請求權」了。

然而,台灣海峽兩岸的「國共政權」,昧於「兩岸兩國」的事實;迄今,仍然在政治上採取不務實的「一個中國」的政策。然而,「就法論法」,「一中政策」只能憑力量對比,一廂情願地自拉自唱,兩岸大小聲而已;在法理運作的實務上,必然窒礙難行,也無任何逆轉的可能了。

因為多年來,「國共政權」都是以「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作「門神」,自欺欺人;最後「一中政策」只會讓雙方玩到死巷底,既難以迴轉,也出不來。近年,「國共政權」的當局權力者,改玩「xx共識」;其實,這也只是「裸體」和「沒穿衣服」的不同說法而已。

雙方政權至今仍在玩「互不承認」的「鴕鳥遊戲」;更是自欺欺人的意淫幻想;其實世界不會等待鴕鳥抬頭;利益導向必然會使虛幻回到真實。

許多年前,我在德國,路過遇到中國出來的老師和學生們,他們竟然在「成人電影院」散場後,在大門口碰面了;「松下問童子」,彼此紅顏對上蒼白,噓唏不已!竟然是人生何處不相逢? "老師,你怎麼也來了?好看吧?師母沒來?"。我請「老中」慢走邊聊;不奉陪了!

我也曾路過「花街」,遇到我認識的外國籍神父,才自「花街」的「妓院」走出來,帶著輕鬆愉快的笑容,無意中和我在門口相遇;彼此互道「晚安!」。神父知道我不是教徒,笑著告訴我,他若介紹我進去「告解」,則"Madam"可以給予老客人優惠價;當下,我聽成"Madonna";心中直呼「人間失格」的不可思議!

這個世界很小,人類又喜愛訂一些自己做不到,卻要別人奉行的原則;宗教和政治都是如此。其實「人性」就是「同理心」;「老師」和「神父」之所欲,就施之於「學生」和「神女」吧!此後,莫再道貌岸然地以道德宣教了。課堂上的講台和教堂上的聖殿,也不是因為「權威者」的身份而神聖高尚;能夠以「人道」和「學問」,關懷這個恃強凌弱的世界裡的弱勢者,和被壓迫者,才是高貴的情感。

當中國的「人民幣」與台灣的「新台幣」,現在已經可以由兩國人民「正式地」互相兌換和持有;鈔票上標記的「國號」或國家主權象徵的「發行銀行」,就已說明人間的真實狀況了;「國共政權」的當局者要如何繼續堅持「互不承認」?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在「法哲學原理」書中有一句名言:「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das ist vernünftig” 」;不正是以「事實」解構「虛無」嗎?人類是經濟動物,民以食為天,也會見利忘義。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真實」,才是「有感」!

我曾經自德國跨越邊界,分別到法國和瑞士的大學去修課;當時,我經常要以「德國馬克」兌換一些「法國法郎(FF)」和「瑞士法郎(CHF)」;我試著應用所學,操作「三方套利」作購書、旅遊和美食支出;增添學以致用的樂趣。

當時歐盟尚在籌劃中,歐元還看不到影子。記得當時,每次我看著手中的鈔票上的國家主權象徵的「發行銀行」的標記,我都會有一種「小國偉大」的歐洲意象;「小國的鈔票就是主權」。孰知歐元問世後,拿在手中的歐元紙鈔,我總覺得,不太實在!好虛無!就是,少了「古典歐洲」的人文和風情。

《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