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患」的解構》

圖片
欲參選台灣的總統,只要法定條件符合,就多多出來參選,讓民意市場去決定。 台灣的大選年將至,決定總統、副總統,以及國會席次分佈的「喜事」,已經逐漸吸引有志者表態。近期,俺注意到,在野勢力的支持群中浮現日益焦慮的內鬥和分裂,相關的派別支持者患得患失,就怕白忙而一場空。 問題,在於不能自主,妾心想讓主子心悅滿意,却多有波折;誰才能成為決戰的主將?如此一來,大軍未定奪主將,糧草何以籌備先行。 運籌帷幄的戰略思考,貴在主動和能動;就怕如前述的,證成客觀形勢的發展不隨主觀意願而轉移;只能落於被動。在野勢力的「患」,可從此一漢字「患」找到隱喻的困境;也就是「患」由「兩個中心」而成;既內憂於不團結,又外患於另有強權正在潛越自主性和主體性。 在野勢力,對於台灣而言,一直去不盡出自中國的「外來性」即使中國極權專政和惡名昭彰,依然一廂情願地自居「臣妾」,巴望中國皇帝投來關愛的眼神和恩賞之惠。 自己的黨名,依然去不掉「中國」之名,就無從敘盡對本土台灣的真心;這也是「兩個中心」:「中國心」多於「台灣心」而形成自己的「心頭之患」。 另一個患,在於臨老入花叢的資深老雞賊,有大富商人、也有老媒體人、也有老學痞,更有「假聖人」悲呼"台灣完蛋!"而冒出來想「玩蛋」。台灣人常說的「老症頭」,就是「舊患」隨著歲月走,陸續冒出來。 等著看唄!中國有疾,正動員台灣這裡的各路老雞賊出來喊痛,而讓台灣在野勢力難以除患。照常理,在野勢力欲挑戰在朝者,平常就閒閒沒鳥事,應已準備完善急於求戰。 如今,在野的主將難尋,而求戰者已有多人;竟然仍一將難求。關鍵在於,遙奉的中國主子另有他意;台灣的在野勢力頭人豈敢自主定奪主將?

世界小事筆記 -《「仕」,何以淪為「官」?》

       


古代「漢文化」的「儒家」政治倫理,為讀書人的出路前途,設立的世俗目標是「學而優則《仕》」【論語‧子張】;也就是出任治理眾人之事的權力者職務。當然,還有虛無的理想境界,就是「以天下為己任」。

《仕》一字,為有「學」之人。「致仕」一詞,指國家試用「能人」的學識。就古義的境界而言,《仕》被人民所期待而「任重道遠」。

歷史流變,國家用人已經普遍地以「官」為稱呼;《官》一字,指身體上「容受」特定機能的部位,因此稱為「器官」;引到國家職位的類比,而有「官位」、「官職」、「官品」、「官威」…等「官稱」,而族繁不及備載。

「仕」和「官」,有本質上的差別;「仕」以胸懷學識而能行;「官」以身體「受容」而能動。因此,《官》字,在「頭冠」之下有兩個「口」字,以「一徑」相通;如同身體之「上口」和「下口」,先「吃進去」,再經由「腸徑」「排出來」;完全是生物的本能作用。

《官》,既然是「生物」,首重在「食」;所以給《官》甪食的「場所」,稱為「館」;而有「飯館」,和差旅途中休息的「旅館」之稱。

《官》以「竹杖」稱威,而被期許為官者,能夠「有節」,據以「管」理「眾人之事」,以成「政治」;此實為一廂情願的自抬身價了。

自有《官》字以來,為官之道,堅守本分,就是要先「吃」;才有餘力去「管」;也才能因為「管」,而更能肥頭肥腦地「耍官威」了。

「說文解字」至此,我長期以來,對於「貪官文化」的表象有諸多的不解;現在,終於理解「本質」了。

《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