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園藝生活筆記 -《暮春獨白》

        
生活中能親近花草樹木的天地,就個人存在的意義而言,我知道自己無所逃遁於天地,仍然有所依靠,和可以找到精神上認同的故鄉。只是,花草樹木所構成的「雜樹林」,在美學鑑賞的意境裡,我能體會那些美感? 

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自然界,人之外的所有「構成物」,它們的自身不具備任何意義;這項陳述,讓我困惑不已!難道,美的體驗,只是人的經驗?自然界的岩石,從「物自身」的角度,是否有意義?事實上,只能由岩石自己解答。當然,有人會認為,岩石會說話?才怪!這也引了出了另一個困惑:「物自身」會說話,才能有意義?那麼,又是何種意義?說話的意義,由誰來界定?

至目前為止,未曾聽聞自然界有會說話的岩石;那花草、樹木,總有花色樹形,隨風搖曳生姿;昆蟲和鳥類,也有蟲嗚、鳥語;它們也是在說自身族群的話語吧?只是,人類有誰聽得明白?所以,從昆蟲和鳥類自身的角度來看人類,誰又能知道,它們是否聽得懂人語?

迄今,人在自然界,仍然以人的主觀意識,去決定萬物的存在意義,這是自稱「萬物之靈」的傲慢。其實,親近自然,走進「雜樹林」,都讓我喜悅和流連忘返;只因為那種生命自得其所的自在;美,是不需要再增加任何的話語,去表達人為的意義!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