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邪聚惡散」》

圖片
秋冬以來,風邪、寒邪活躍;之前的夏季有熱邪、濕邪逼人不舒服。邪者,以破壞為始而終於惡果。秋冬養身進補,目的在於「克邪」。基本功無他,「誠心正意」不屈服於作惡即可。 至於如何啟動「誠心正意」?起於善念!客觀的浮世諸現象,看似紛亂,而有孔子所惡者,「以紫亂朱」;屈原所痛者,「黃鐘毀棄,瓦斧雷鳴」。以易懂之語陳述,正是「以假亂真」;以哲學之語批判,正是集「歷史之反動與虛無主義於匯聚成流」。 折騰台灣已有時日的在野政治勢力,始於合流之念,終於亂流之怨;於本日正式進入時代的轉折。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帶來新時代的期待。合流之不容易,出於戰略想定的自欺,近於神學式的造神造論:誰才是「王者」?殊不知者,在於膺品想以假亂真,却必被破於真實之前。這是現象學所指陳的檢定法則。 有些友人問俺,如何看待台灣的大選?因紛亂不明而有焦慮。俺笑看浮世,輕鬆莞爾一笑,即可辨明浮世誰將主宰;正如暗夜漫長待天明之曙光乍現,浮世大白。 認真於選舉者,必出於誠心正意,最美!出於自欺欺人而選舉者,必工於心計;所謂團結匯流之話,正是自證不團結才是本質,參與者各有私利之圖謀,唯恐吃暗虧,已無能力述說自己陣營的存在價值和參選的正當性。 孔子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自己無能而路上亂拉伕和砍柴,終有力窮而火熄之時。時代之諸現象看似騷亂激動,實則有邪窮之時。君子所至盼者,「始於兵而終於禮」;小人所亟求者,「始於狂愛而終於狂悲」。在野政治勢力之「邪聚惡散」正是一場可供哲學批判的浮世啟示錄。

哲學人生筆記 -《身邊是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唐 ‧ 樊川居士,杜牧;803年 ~ 852年》。 

這首千古有名的「七言絕句」寫出了清明時節的氣候狀況,就是「多雨」。至於「路上」和「酒家」,就有意思了!「行人欲斷魂」,恐怕是詩人遇到從「酒家」出來的醉漢,而自己也興起嚮往的念頭。

以上這首詩的意境,道出了詩人在時雨節氣的孤獨感受,想要上酒家買醉的時況;身邊卻無人可以詢問;而「行人欲斷魂」,已無從問起;只能問路上的「牧童」。「孤獨」,是每一個時代,攸關生命意義的「存在」問題。身邊有人能相問,是幸福的!

「身邊是誰?」,是一個人生的「大哉問!」。「身邊有人」,是誰?不外乎親人和友人;如何相處,關係親疏,是一種藝術!當親人和友人的關係變質,彼此形同陌路,實在是痛苦又無奈的悲劇。世間的人倫關係,上下為「血源」,左右為「姻緣」;「血源」和「姻緣」,彼此互為補充條件。「友直、友諒、友多聞」,更是人生有幸!

民間的「因緣觀」以為,人際關係的互相聯結,必有「修為」的因素,於是「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男女在芸芸眾生,茫茫人海中能夠結為夫妻,需要「修為」的時間條件,更甚於「同船」渡到彼岸的路人。哲學所探討的「善的意義」,有很大的範疇;其中之一,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實踐的項目,是「與人為善」。

在詩人「杜牧」的【清明】這首詩中,「牧童」願意為陌生的「問津者」指點迷津,就是「善的典範」;給了一個浪漫的指引目標「杏花村」。在暮春清明,以「杏花」為名的村子,到那裡,尋春者可以「沽酒解愁」,也堪稱「美的意境」了。

人生在世;願意對話,就不會「孤獨」;能夠「理解」,就會「包容」。先從「身邊的人」做起,尤其是「家人」;經常擁抱「身邊的人」,也就擁有幸福!

世界知名的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從不給「身邊的人」壓力和批評,只會讚美和鼓勵。因此,他的「與人為善」,是積極向上的成就信念;更甚於生後帶不去的有形的「財富數字」。

《圖片來源:Wikipedia;Pierre-Auguste Renoir,1841年2月25日-1919年12月3日;「煎餅磨坊的舞會」Le Moulin de la Galette (1876) 》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