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邪聚惡散」》

圖片
秋冬以來,風邪、寒邪活躍;之前的夏季有熱邪、濕邪逼人不舒服。邪者,以破壞為始而終於惡果。秋冬養身進補,目的在於「克邪」。基本功無他,「誠心正意」不屈服於作惡即可。 至於如何啟動「誠心正意」?起於善念!客觀的浮世諸現象,看似紛亂,而有孔子所惡者,「以紫亂朱」;屈原所痛者,「黃鐘毀棄,瓦斧雷鳴」。以易懂之語陳述,正是「以假亂真」;以哲學之語批判,正是集「歷史之反動與虛無主義於匯聚成流」。 折騰台灣已有時日的在野政治勢力,始於合流之念,終於亂流之怨;於本日正式進入時代的轉折。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帶來新時代的期待。合流之不容易,出於戰略想定的自欺,近於神學式的造神造論:誰才是「王者」?殊不知者,在於膺品想以假亂真,却必被破於真實之前。這是現象學所指陳的檢定法則。 有些友人問俺,如何看待台灣的大選?因紛亂不明而有焦慮。俺笑看浮世,輕鬆莞爾一笑,即可辨明浮世誰將主宰;正如暗夜漫長待天明之曙光乍現,浮世大白。 認真於選舉者,必出於誠心正意,最美!出於自欺欺人而選舉者,必工於心計;所謂團結匯流之話,正是自證不團結才是本質,參與者各有私利之圖謀,唯恐吃暗虧,已無能力述說自己陣營的存在價值和參選的正當性。 孔子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自己無能而路上亂拉伕和砍柴,終有力窮而火熄之時。時代之諸現象看似騷亂激動,實則有邪窮之時。君子所至盼者,「始於兵而終於禮」;小人所亟求者,「始於狂愛而終於狂悲」。在野政治勢力之「邪聚惡散」正是一場可供哲學批判的浮世啟示錄。

美學印象筆記 -《女人的命運》

在看到這兩張世界名畫的對照時,我想到不同的時代精神,和女人的命運。女人的一生,榮辱與苦難,都與「自我抉擇」有關。在德國多年的求學歲月中,我欣賞「萊茵河」彼岸法國的女人;她們在說「法語」時,所呈現的美學意象;讓聽慣理性又嚴謹的「德語」的我,有一種柔美女人的韻味感受。

上圖的世界名畫《自由引導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ople , 1830),是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尤金‧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 的傑作。他在1830年的「七月革命」的一場戰役現場附近,目睹了勇敢起義的人民為了捍衛共和,前進王宮而與「波旁王朝」的「保皇黨」激戰的現況。

為了紀念一位勇敢的女人「克拉拉‧萊辛 」,當時她高舉象徵自由、平等和博愛的「三色旗」,在身旁的少年「阿萊爾」的追隨下,正準備將「三色旗」插在巴黎「聖母院」附近的橋頭堡上,少年「阿萊爾」隨後倒下去了。

這幅名畫的主角是女人「克拉拉‧萊辛 」,畫家以女人的意象,突顯女性在危急情況下;並不是一般男人所認知的弱者。當然,這幅畫在1831年於巴黎的「沙龍展」 (Salon de Paris,1831)上展出,自此傳頌於後世。女人的勇敢也激勵了人心。

目前,這幅名畫被收藏在法國北部的「羅孚宮,朗斯分館」 (la ville de Lens et le musée du Louvre )。女人「克拉拉‧萊辛 」的勇敢意象,也轉化成為世界著名的「自由女神」(Marianne)的象徵;除了代表「自由」,也代表「理性」。

至於右圖的世界名畫,是「瑪麗-吉安娜,杜巴利伯爵夫人」(Marie-Jeanne, Comtesse du Barry; *1743年8月19日 ~ +1793年12月8日) 。社交界名女人的出身,她作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五」(Louis XV;*1710年2月15 日~ +1774年5月10日)的「情婦團」成員之一,喜愛收藏男人饋贈的珠寶。

最終,在法國「大革命」的歲月,不明不白地絕命在「協和廣場」的「斷頭臺」上,簡直就是一位苦難時代的悲劇女人。她那如同「存在主義」的命運句點,我曾為她寫過另一篇「美學印象筆記」《“等一下,先生…!” 》;其中,有較詳細的描述。

女人,在法國的文化中,具有極端對比的印象;正如法語的聲調,出自女人和男人,就有相反的性感意象。「法蘭西」民族的文化和時尚,對世界所呈現的美學意象,幾乎是以女人為文化的瑰寶。

再如法國的國歌「馬賽曲」(La Marseillaise) ,由女人主唱,男人合聲,更能彰顯「女人領導革命」的重大意義。若再加入「自由引導人民」的美學意象;何嘗不是一幅女人掙脫社會的枷鎖,追求人性自由的表現。

我一直認為,女人比男人勇敢,卻沒有自己的歷史;反而成為被定義的角色。這除了是社會制度的不公不義,和價值的扭曲外;何嘗不是男人的自私和懦弱?

相關文章:
美學印象筆記《“等一下,先生…!” ) 》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