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民調疲乏」》

圖片
大選愈近,民調愈亂!原因不外乎,問到疲乏了,已沒有鳥意矣! 前天,俺下午收到兩通桌機電話民調;第一通電話是那位自稱將「見神殺神,見佛殺佛」的現任市議員,以語音發聲,毫無禮儀的強問受話者,是否支持同選區內的對手?沒禮貌的詢問,只能得到掛機。 不久,另一通是大學生受其老師接案而被委託的電話問卷民調,有關本次總統大選的支持對象。可憐的年輕人,台灣的政治民意市調已無新鮮感矣! 民調,原先被標榜是「科學」調查、分析趨勢的走向;但是,出於各主辦單位負責人的心術不正,操控焦慮、販賣對立、仇恨和恐懼的「神學」情境,已不值得呼應民調電話了。 以抽象、空洞的時事議題設計問卷,趁鮮誤導受訪者,只會讓人感受耳力疲乏又無趣。台灣的民調已媒體化,各有扈庸於立場鮮明的媒體,彷彿媒體的「政治保安部」,或政黨的「政治作戰黨衛軍」。 在此種民意疲乏的當下情境,竟然有些自認媒體人的要角,以為可以媒合參選人的有利組合,彷彿保險單的獲利保證。若以為,群衆願隨其擺弄,那豈不是羞辱人的奴性? 民調疲乏和無趣,詢問受衆「下架政敵」的意願?彷彿回到過去,被迫喊著「反攻大陸」的意願,愈喊下去愈無力,終於淪為神學笑話。

哲學人生筆記 -《中國的海權戰略想像》

在「地理政治學」意義的戰略想像中,台灣,在這張地理空間的衛星圖上,是佔有了那些客觀的關鍵位置?讓中國念茲在茲,處心積慮地,想要併吞台灣?

二戰後期,美日海軍在「西南太平洋」,曾有過激烈的「殊死戰」;美國也在實踐「跳島躍進」戰術時,在「硫磺島戰役」中,讓攻守的雙方,均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個海域地區是「日本帝國」生存的「七寸要害」;尤其當時的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扼守「南中國海」和「西南太平洋」的海運通道的要塞。阻絕台灣,等於讓日本本土和前緣,直接面對「海軍陸戰隊」攻擊佔領的壓力。

歷史的經驗顯示,中日相鄰,地理上一衣帶水;卻有不可化解的戰略競爭關係;未來,兩國必然有緊張對峙和區域衝突。這是傳統的「大陸型」國家的中國,以大國的姿態興起後,面向海洋的浩瀚,必然想要轉化成為海上強權的初探冒險;如同大貓試水險。

在分析強權的戰略發展趨勢時,基本的想像是,陸地大國只有陸權,永遠只是像山寨的土匪;海洋國家只有海權,永遠只是像孤獨的海盜。若土匪和海盜結盟,山產和海產俱足,風味必然多樣;只是,土匪和海盜永遠有利益分贓的矛盾。

在空間戰略的意義上,陸地和海洋構成的「地球」,只是天空環宇中的一顆孤獨星球,成為流浪殞石攻擊的對像;強權能掌控地球上的重要海域,等於掌控地球的命脈;若要面對殞石的攻擊,那是未來「地球」生存的「機率問題」。

台灣,位在亞洲大陸東南的重要海域;中國近世以來的外患,多來自東南海域;日本和南北韓在內的東北亞強權的生存命脈,也必須通過此海域,經濟才能活化有力。台灣,在東南海域和東北海域的交接要衝,成為「生死海門」。台灣是列強覬覦的戰略高地。

中國,當然知道,併吞台灣,有利於掌控出入東北海域的「海門」;向東北,可牽制日本和韓國;向東南,可牽制澳洲大陸;向西南,可牽制「中南半島」以東的「南中國海」。

中國,成為此廣大海域的牽制者,也等於制衡美國西岸在太平洋的戰略優勢。「夏威夷」和「關島」將回復為太平洋中的孤島。中國,少了台灣,其實只是另一個「俄羅斯」,被日本的海權所壓制。近世紀的「日清戰爭」(1894)和「日俄戰爭」(1905),都是海權取勝。

中國,以歷史悠久的文明而驕傲,卻因為國家和民族心態保守落後的自卑感,而拒絕理性文明和普世價值,還是「陸封型」的傳統國家,也因此文明容易停滯,失去的更多。

我指的是,政府操控民族主義,動怒的強烈氣勢凌人,卻適得其反,得不到地區鄰國的尊敬,反而被警惕。民族主義是對中國有害的虛幻;這真的是中國所追求的國家目標嗎?「和平崛起」所展現的,應該是包容自制和自信的國家意志。

台灣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何在?其實,此一問題,從空間秩序的觀點來看,就是地緣戰略位置的優劣勢的想像和優位的戰略設計,後續才會生成社會、經濟和政治、產業和文化自然發展的各種面貌。從這張戰略位置的衛星圖片,也可以看出中國何以在乎台灣的走向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