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民調疲乏」》

圖片
大選愈近,民調愈亂!原因不外乎,問到疲乏了,已沒有鳥意矣! 前天,俺下午收到兩通桌機電話民調;第一通電話是那位自稱將「見神殺神,見佛殺佛」的現任市議員,以語音發聲,毫無禮儀的強問受話者,是否支持同選區內的對手?沒禮貌的詢問,只能得到掛機。 不久,另一通是大學生受其老師接案而被委託的電話問卷民調,有關本次總統大選的支持對象。可憐的年輕人,台灣的政治民意市調已無新鮮感矣! 民調,原先被標榜是「科學」調查、分析趨勢的走向;但是,出於各主辦單位負責人的心術不正,操控焦慮、販賣對立、仇恨和恐懼的「神學」情境,已不值得呼應民調電話了。 以抽象、空洞的時事議題設計問卷,趁鮮誤導受訪者,只會讓人感受耳力疲乏又無趣。台灣的民調已媒體化,各有扈庸於立場鮮明的媒體,彷彿媒體的「政治保安部」,或政黨的「政治作戰黨衛軍」。 在此種民意疲乏的當下情境,竟然有些自認媒體人的要角,以為可以媒合參選人的有利組合,彷彿保險單的獲利保證。若以為,群衆願隨其擺弄,那豈不是羞辱人的奴性? 民調疲乏和無趣,詢問受衆「下架政敵」的意願?彷彿回到過去,被迫喊著「反攻大陸」的意願,愈喊下去愈無力,終於淪為神學笑話。

詩人之國筆記 -《小雪楓城》

初冬,趨近年末,向歐陸北行,已經白雪紛飛了;野地蕭瑟,多了憂鬱,偶而陽光普照,北國風情的多彩樹景,喚起我對大學城的美好記憶。藉著到德奧兩國的商旅,追尋歐陸的植物變色和大學城的寧靜美景,重温我的美學印記。

位在德國「下薩克森邦」的「漢諾威」城,建立於1831年的「萊布尼茲大學」,是為了紀念偉大的德國數學家和哲學家「萊布尼茲」的360週年誕辰,而在2006年以偉人之名,改為這所近世大學的校名。

相較於德國的許多中世紀創立的古老大學,「萊布尼茲大學」,以自然科學、商學和藝術領域聞名,算是年輕多了;不過,也有183年的歷史了。

我曾經追随指導教授,在這所大學修過兩學期的「經濟法學」的研討課程,正好經歷了一年四季的川流。大學城的校園,在深秋初冬季節的美景,尤其小雪初降後,冬陽再現時,蕭瑟又寧靜的氣氛,大地的遠處又傳來教堂的鐘聲;都讓我難忘。

美的烙印和記憶,只屬於精神上的歐陸德國。追尋思念中的美,我在老地方,發現季節的美景已在等我了。千言萬語,付詩以為誌。


《小雪楓城》
  
曾經有過約定/ 
將為我留住/ 
初冬的美/ 
  
長駐心頭/ 
多年之後,依然迴盪/ 
等待許諾的季節/ 
  
就在此時/ 
寒氣,召喚陳年的記憶/ 
知道,已在那裡/
  
遠遠地,呼喚/
近近地,看著/ 
為了記下,此時的美/ 

-《重回初冬的「萊布尼茲大學城」》-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