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民調疲乏」》

圖片
大選愈近,民調愈亂!原因不外乎,問到疲乏了,已沒有鳥意矣! 前天,俺下午收到兩通桌機電話民調;第一通電話是那位自稱將「見神殺神,見佛殺佛」的現任市議員,以語音發聲,毫無禮儀的強問受話者,是否支持同選區內的對手?沒禮貌的詢問,只能得到掛機。 不久,另一通是大學生受其老師接案而被委託的電話問卷民調,有關本次總統大選的支持對象。可憐的年輕人,台灣的政治民意市調已無新鮮感矣! 民調,原先被標榜是「科學」調查、分析趨勢的走向;但是,出於各主辦單位負責人的心術不正,操控焦慮、販賣對立、仇恨和恐懼的「神學」情境,已不值得呼應民調電話了。 以抽象、空洞的時事議題設計問卷,趁鮮誤導受訪者,只會讓人感受耳力疲乏又無趣。台灣的民調已媒體化,各有扈庸於立場鮮明的媒體,彷彿媒體的「政治保安部」,或政黨的「政治作戰黨衛軍」。 在此種民意疲乏的當下情境,竟然有些自認媒體人的要角,以為可以媒合參選人的有利組合,彷彿保險單的獲利保證。若以為,群衆願隨其擺弄,那豈不是羞辱人的奴性? 民調疲乏和無趣,詢問受衆「下架政敵」的意願?彷彿回到過去,被迫喊著「反攻大陸」的意願,愈喊下去愈無力,終於淪為神學笑話。

哲學人生筆記 -《甲午戰争續集?》


歷史,有輪迴嗎?美國詩人George Santayana (1863年12月16日 ~ 1952年9月26日)有過警語:"不能記取歷史教訓者,歷史必將重演! "。當然,記取歷史教訓的能力,是會隨著時間遞減的;只是,時間的幅距有多長?

若以「碎形幾何學」(Fractal Geometry)的「非線性現象」來觀察「碎形」現象;時間的尺度可以無限地微分,年、月、日、時、分、秒,... ;再微分,如同物質長度的「奈米」之於「微米」,到極小的尺度;呈現於超高倍顯微鏡下,或以電腦程式運算生成,在座標圖上的意象,竟然是相似的和對稱的。因此,規模的客觀尺度大小或長短、遠近,是由主觀的視角而决定的。

宇宙的基礎構成是「時間」與「空間」,互為辯證存在;速度愈快,時間愈短,空間愈大。東亞文明的「天干地支」記序,和「甲子輪廻」將六十年視為一個週期;以表述現象重複的極大可能。以哲學的理解,這是「唯心主義」的觀點,世道現象是否合理存在,仍需要與「唯物主義」的觀點互為辯證。

對於發生於兩個「甲子輪廻」前的1894年「甲午戰爭」,日薄西山的「大清帝國」不敵「明治維新」起新興的「日本帝國」,而以戰敗投降和割地賠款收場,顏面盡失。當然,「大清帝國」的命運,也許如野史所傳說的:三歲即帝位的末代皇帝「溥儀」在即位時,年幼不耐冗長儀式而內急哭閙;隨侍的太監哄言:"皇上,快完了!就快完了!",果然,一語成讖。

2014年,又逢「甲午年」;「資本主義」的美國遂行全球戰略大調整,積極為「重返亞洲」的政策,進行政略和戰略的佈局;究竟所為何來?地跨亞歐大陸的「俄羅斯」,也宣告自身為亞洲大國,似乎難忘1905年「日俄戰爭」的失敗。

難道,「甲午戰爭」將先再演續集?中國,想敗部復活,恢復帝國霸權?日本國,也想從「泡沫經濟」的殘影中重登「日本第一」的虛幻榮景?大國各為己利,夾在其中的小國不免為難。

在東北亞區域內的各「甲午戰爭」相關當事國中,我東尋西覓,想找出有那些被為難,必須靠邊的小國;意然發現各國不敢自稱「小國」;輸人不輸陣,無論如何,就是氣勢不能輸;先自我膨脹嚇人再說。

1894年「甲午戰爭」的導火線,是「大清帝國」為了在「朝鮮半島」的宗主國顏面和「日本帝國」的殖民利益衝突而發生的。如今,半島上的「北韓」已經是擁有核武的恐怖國家,「南韓」已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的成員國了。「朝鮮半島」基本上是在恐怖平衡的狀態下維持冷而不戰。

至於曾經被1894年「甲午戰爭」影響命運的台灣;至今,國運氣息奄奄。難道會扮演2014甲午年大國爭霸局勢中的「小國」變數?

其實,吾國的政客很有「遠見」!為了避免淪為任「大國」魚肉的「小國」;「當局」已通令各級官員,自動將國威在國內升級,成為疆域版圖含蓋全部中國、蒙古,以及部份「俄羅斯」、「塔吉克」、「阿富汗」領土的世界第二大國,首都遠在中國的「南京」;此外,還與16個週邊國家有領土爭議。

既然吾國是「如此的大國」,恐怕鄰國會「退避三舍,少惹為妙!」。看來,吾國在幻想中已「雄踞東亞」,稱霸了!2014年,世人應該可以安心;「甲午戰爭」續集,大概演不成了!


《圖片來源:Wiki; 為數學家Benoît B. Mandelbrot (1924年11月20日 ~ 2010年10月14日)發展出來的"Mandelbrot SET"碎形幾何圖形。》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