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自我解構」》

圖片
「面向事實,呈現真相」,這是對現象檢定的目的。以上的啟示,來自聽多了也見夠了「話術」,經歷過事件過程,只要時間夠久,那套自欺欺人的「話術」會自我解構。 馬先生,曾經貴為八年的中華民國總統,卸任了仍享受台灣人民血汗的供養和禮遇。有政治倫理和誠信者,至少應該表現出以往自我標榜的「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溫、良、恭、儉、讓,以捍衛其黨長期向台灣人民宣示的反共和捍衛中華民國。 面對「共匪」,這個中國國民黨曾經強制台灣人民必須反對的叛亂組織,「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而且,「反共必勝,復國必成」。如此的「反共國策」所加之於台灣人民的要求和犧牲,都是為了捍衛遷佔台灣的中華民國。 如果共匪滅中華民國和吞併台灣的帝國主義領土野心不死,馬前總統有何理由自我矮化,踐踏國格,無原則地「客隨主便」任由共匪羞辱,還必須表態非常滿意於被矮化和被羞辱,而且超乎預期?這已是精神病態的樂於受辱。 個人甘於自賤和被共匪作賤,台灣人對甘之如飴的馬先生可以不足為惜的!也可無視於這位馬先生的存在。反而,可以用台灣人的角度看到,外來黨國虛構的反共敘事,正由其造神的「黨國之子」在自我解構中。

哲學人生筆記 -《只剩恐懼》



這座位在德國東部名城《德勒斯登》王宫的天主教堂,自建立以來,一直是德國反伊斯蘭宗教與文明的象徵。

2014年以來,教堂的廣場已經成為戰後的德國社會排外示威組織《愛國的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運動,簡稱PEGIDA(Patriotische Europäer gegen die Islamisierung des Abendlandes)的群眾集結的地點,主要是反對歐洲湧入愈來愈多的穆斯林難民和移民,以及悠久的基督教文化被異教文化雜染。

多元開放的社會中,不同的宗教文化、價值信仰和利益取向,使得人以群分,有人選擇包容外來者,有人選擇排外或仇外。恐懼與仇恨是低賤的動員號召,強調恐懼改變,而以仇恨集中群眾的精神意志。

這是不道德的精神武裝,却是没有正向價值信仰的野心人物,未經深思就取而販賣的生意。哲學理性的啟示,有信仰進步的價值,就會有自信去包容異議。

若守著舊時代的符號,只會讓精神被淘汰和凋零;而盲目的恐懼與仇恨,一直是社會的精神瘟疫。國家與社會必須與時俱進,恐懼多元價值,只會讓自己活得痛苦,也讓其他受影響的人惶
焦慮不安。

恐懼上身,會讓自己多疑而反覆喃喃自語:"快亡了!要團結!要排外!要仇外!要打倒!";久而久之,成為自卑,而精神錯亂的病態,愈來愈趨向言語和肢體的暴力。

販賣恐懼和仇恨,最後,必然自己倒打自己!

相關文章:

旅人故事筆記 -《國王與上帝》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