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世界小事筆記 -《「忠貞」與「含淚」》



「忠貞」是美德嗎?「忠」於何?「貞」於何?世道可珍惜和信仰的高貴價值很多;在古代,皇帝最大,要求其他人必須「忠君」;社會上,男尊女卑,女人被求要守「貞操」。

「忠貞」是「封建時代」的餘毒,至今仍殘留在不少「奴隸」的身心。民主共和的立憲制度,以自由為基礎,以平等為原則;憲法賦與人民的基本權利,包括「集會結社」的「自由」;當然也有「不參加」,或因為「不認同」,而離開「集會結社」的「自由」。

「共和制度」的「公民」,可貴的價值在於意志的自由,作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被動員來「集會結社」的「工具」。「國家」和「政府」鼓吹所有的人民要「忠」於國家,「貞」於政府。這種情形,太亂倫了。

人民才是「國家」和「政府」的「主人」;豈有「公僕」代表所受託管理的「工具」,要求「主人」要「忠貞」於「工具」?國家不能改造?政府不能更換?世道上,只有在「主奴關係」中,才會強調「忠貞」。

歷史上,「納粹黨」的「武裝黨衛軍」(Waffen-SS)的信念:"忠誠是美德";要求成員必須「忠貞」和「誠信」於「黨」和「元首」。「武裝黨衛軍」,跟隨「納粹德國」的「正規軍」向四方鄰國侵略,攻城掠地,所承擔的任務是「黨的意志」,配合被稱為「蓋世太保」的「秘密國家警察」(Gestapo),四出偵察「納粹黨」所仇視的敵人。

「武裝黨衛軍」也負責管理「大屠殺」的「集中營」。以「忠貞」和「誠信」之名為惡。其中不少「武裝黨衛軍」的成員,在家是疼愛自己子女的好父母;也有曾經是學校的老師和校長,鼓勵學生認真求學。他們都自許「忠貞」和「誠信」,卻「平庸」又「邪惡」;工作時,將囚徒的子女送進「毒氣室」。

2014年,位在德國「下薩克森邦」的「呂內堡邦法院」(Landgericht Lüneburg ) ,審判可能是在世的最後一位涉及,位在波蘭的「奧許維玆集中營」,「納粹黨衛軍」獄卒的刑法案。高齡已94歲的老人「奧斯卡‧葛洛林」(SS-Mann Oskar Gröning),被法庭判處必須坐監四年的刑期。「被告」的年歲已高;法院外,仍有受難者家屬和同情者不願意放過他。

「葛洛林」在七十年前,是24歲的「忠貞」和「誠信」「武裝黨衛軍」;他宣稱當年未殺人,只是在「奧許維玆集中營」,很忠貞盡責地收繳和登記受害人被押入集中營時,身上和行李包內搜出來的隨身財物。

歷史,有嘲諷的本質;會讓人站錯邊,或看錯方向。「葛洛林」,若不是生在「納粹黨國」的時代,他就像當代一般初進職場的年輕人,「忠貞」於財務記帳的職務。但是,當年他以為德國不能沒有「納粹黨」;加入「武裝黨衛軍」是光榮而高人一等的身份;許多競爭者,還不能如願地入選;他只能堅持忠誠於「納粹黨國」。

場景,回到現實的當代,社會上,長期以來,浮現自吹自豪是多年的「忠貞黨員」,「恨鐵不成鋼」,「含淚投票」等表現奴性的濫言。

言下之意,自己沒有主見,只剩下情緒反應的「恨」和「淚」在表現自己的「黨性」;這種精神已經不是「忠貞」,而是精神醫學上的「黨癮」和「黨疾」,有黨而無自我;被「尚黑」的黨踐踏至死也不悔,真是「忠貞」!

人,若想當奴隸,必然有「尚黑」的主人。奴隸是可以選擇的:「服從」、「反抗」和「逃走」;若拒絕為自己選擇,則比奴隸還不如。

可惜啊!枉費多少「前人」的犧牲,爭自由和爭民主;結果,有些「後人」如此地不爭氣,依然拒絕作自己的主人。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