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世界小事筆記 -《他媽的」論》


「動物生肖」的論者,對於「龍」與「馬」動物,普遍有「偏好」而多所溢美。至於「鼠」、「雞」、「狗」、「豬」,是被「偏差」而多所貶抑。至於,對「虎」、「蛇」是畏而遠之;「牛」、「兔」、「羊」、「猴」動物,是不置可否的中性評價。

人的「偏好」是主觀的成見和固執的偏見,來自生活經驗和文化傳承。動物世界的「物種」多不可勝數,十二生肖,曾經是人類生活中的常見和常役使的動物,算是「遠親近鄰」,被品評一番而形成價值定位。

「動物生肖」中的「龍」,是怪獸,可能在先民的印象中,與「蛇」相似,是「爬蟲類」動物。「龍」在現實中已不存在,能保有「龍」名號的「爬蟲類」動物,是「科摩多龍」;還有曾經擁無數「後宮佳麗」的「中國金龍」,「皇帝」。

「龍」是皇帝專屬,即使「皇帝」的「正港生肖」是「豬」或「狗」,「皇帝」的「身體」還是被尊為「龍體」,這是「豬」、「狗」,會自嘆不如的「動物歧視」。然而,「狗」、「豬」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的人工作艱困,為老闆或長官「做牛做馬」使用,年終考績,竟然「豬狗不如」,排不上生肖,被趕回家「吃自己」。

老闆或長官,還廢物利用,臨去秋波,想要「離騷」一次;要「豬狗不如」的「賤民」,當「三七仔」先安排妥當,要去「馬殺雞」。如此,「豬狗不如」的人,又聊勝於「雞」;莫名奇妙,早晨還會叫的雞,就不明不白地被馬殺了。

「馬」,向「虎」抱怨,為何閒著?「虎」,於是借「名號」給馬使用,凡事「馬虎」,應付即可,老闆或長官也莫可奈何;他們也知道,只要「馬殺雞」不「馬虎」,很爽就好。

可是,「馬」還是很困惑,老闆或長官需要幫忙,竟然不說「徵人才」,只說要「找人馬」;看來,還是要「找人」來「做馬」。這是讓「馬」憤恨不平的遭遇。「狗」知道了;來找「馬」商量,不如去「皇宮大內」,那兒需要「犬馬之勞」;至少「皇上犬馬」的「字號」吃得開。

「馬」,去找「虎」商量和告辭。「虎」生氣了,罵「馬」用過「馬虎」名號即丟,竟然想成為「他的馬」。「虎」發威,急罵,成了「他馬的」經典名號。「男人」,知道了,引為笑談;借用在對不爽的事「發憤圖強」,靠自己。「女人」,知道了;告上「大內憲法法院」,要求「性別平等」;於是「蛋頭大法官」,統一「釋憲」:"爾後,「他媽的」,也通!"

原來,「動物生肖」不止「十二」種動物,還有第十三種,就是「人」;只是「十三」不吉利,人類叫不出口,自己知道就好。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