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哲學人生筆記 -《不痛不癢》


一年到底了;日歷只剩下稀疏的餘日;還好一年將復始,新的日歷已經掛上了,正在待命上場中。似乎,日子很像庫存品,可以取用不盡。

時間,是一種哲學思考,也是萬物"存在"的自我認知。生活的經驗中,萬物都會老去,時間有限;愈用愈少。以人的生命為喻,一生的歲月,如同一張大面額鈔票,各人認知的價值不相同;有人認為金額不夠用,有人認為,金額很夠用。

無論如何,大面額鈔票開始動用之後,只會愈用愈少;人在少年、中年、老年三個粗分的階段裡,心情各不相同。少年時期,充滿雄心壯志,想要的太多,却未必有最佳的經濟花用,可能買了許多未必用得到的負擔。

中年時期,有哀有樂;有時苦多於樂,不免感慨或懷疑,何苦而來?這是意義迷失的階段,此身非己有。老年時期,大面額鈔票,所剩不多,年老體衰,心有餘而力不足。老年,打死不退,不是正常的人生,而是逆勢而為。

這麽説來,人生的不同階段,總是生不逢時,不是不夠用,就是用而不當;好像生命一無是處。這正是哲學上場,有可用之處;尋找生命的意義!不錯!太順利又合意的人生,是不值得活過來的;現在的"潮語",就是"人生勝利組"。

人的悲劇,正是在於一生順利,不知人間疾苦而自視為天之驕子;經常流露無知的傲慢!法國哲人伏爾泰,常因為思想豐富而有苦惱和困惑,於是自嘲,寧願有無知的人生;知道太多,就有太多的苦惱;但是,無知却又被認為是不幸的。

如此一來,哲學是一門抓癢的學問;這裡癢,那裡也癢,愈抓愈癢。於是,德國哲人海德格爾以日耳曼民族的冷靜和理性,提醒世人,"生命的本質,就是走向死亡的存在";即使有痛有癢;過完最後那一刻,就不痛不癢了。

存在的時候,人生的意義,是撫痛抓癢;在《平安夜》也不放過!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