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哲學人生筆記 -《説話與聽話》


話由心生,思想是語言的囚徒;說出口的話,反映的是,説話人的思想內涵、品質和風度。説話,有可能是自言自語;否則,是有説話的對象,就是聽話者。話,可以似寒風,刺人身骨;也可以似春風,拂人笑顏。

說話,自言自語,無涉對錯,却應有自我要求的價值和品味,以"獨白沉思錄"的形式成為個人的"言集",反映個人的思想內涵。

説話,會引來聽者的反應,有讚賞或批判,關鍵在於説話人對價值的信仰和心態。成見和偏見是自我的天敵;有些著名的演説家,説出口的話,感動人心,形成趨勢力量,鼓動風潮。也有些演説家,説出口的話煽動邪惡的仇恨力量,引來受聽者的分裂和對立。

歷史上,被視為洪水猛獸的言集語錄,較著名的有希特勒的《我的奮鬥》,表現在他的演説裡,在納粹德國的時代,曾經被大量地發行。

在德國承受戰敗的歷史反省中,戰後《我的奮鬥》被德國列為禁忌的禁書。最近,才再度於德國被公開發行和銷售;難道是希特勒曾經説錯話?

當然,這是事後的結果論。真正的關䭈,在於時代的精神和思想風潮,不可同日而語,此一時,彼一時;希特勒的煽動演説,在當年,被德國人民奉為至理名言而狂熱地追隨希特勒和納粹黨所鼓吹的國家社會主義。

從長遠的歷史視角去反省人類的話語意義,好壞或對錯,都有特定的觀眾。因此,言論自由,仍有待自我的約束和克制;更重要的,在於尊重聽者的感受,以及自己也能坦然面對和包容任何剌耳的話。

説話是藝術,聽話是修養。二者兼俱,是文明水準;個人知此,民族和宗教信徒,也是如此,聽話與說話都從同理心出發。説話要心平氣和,聽話要雍容大度。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