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世界小事筆記 -《一石二鳥》


大國,以自己的天賦條件,追求區域乃至全球的影響力;出發點的價值基礎,決定了權力擴張戰略的成敗。俄羅斯的困窘現況,足可作為效法俄羅斯野心的中國引以為鑑。

俄羅斯,國土橫跨歐亞大陸,地緣偏北極,是傳統的陸權國家,幾近陸封,尤其在北國冰封的漫長冬季;缺乏有戰略優勢的重要出海港,也缺乏國土安全屏障的重要山脈或高原的緩衝。

雖然俄羅斯自豪是不可被征服的偉大國家;但是,在歷史上,俄羅斯至少各有兩次分別來自東方和西方的外族勢力的入侵而飽受蹂躪。

來自東方者,有西元三世紀,來自中國北方的匈奴被驅趕而西徙的壓迫入侵和十三世紀初期蒙古人的西征;來自西方者,有十九世紀初期的法國拿破崙和二十世紀中期德國希特勒的東征。

尋找海權戰略出海港和陸權戰略緩衝是俄羅斯的大國戰略焦慮。東方的蒙古和西方的烏克蘭,分別成為俄羅斯不願放手的核心利益的禁地。蒙古介於中國和俄羅斯東部的緩衝區位;烏克蘭介於俄羅斯西部和中歐的緩衝區位。失去蒙古和烏克蘭,俄羅斯等於裸體無毛的北極熊。

2014年,俄羅斯不滿烏克蘭欲聯結歐盟的親西歐路線,而以軍武壓力兼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其所憑藉的戰略優勢,就是烏克蘭和西歐必須依賴俄羅斯供應天然油氣,以渡過寒冬;必然只能接受違反國際法的侵略行為。

俄羅斯,主要憑藉天然油氣的出口收益以支撑國內的重要支出;出口的油氣價格是以美元計價;出口收益的多寡決定於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的鬆緊。

自從,美國結束貨幣的寬鬆政策後,美元升值而國際油價下跌,資金回流美國,加上歐盟和美國以經濟制裁對付俄羅斯,造成俄羅斯的經濟情勢惡化。在此情勢中,值得注意者,竟然是歐盟和烏克蘭擺脫了對俄羅斯的油氣能源的依賴,不再受到斷氣的威脅。

主要的原因乃是,國際油價下跌,迫使產油國,尤其是沙烏地阿拉伯更不願意減產,以趁機搶佔市場,排擠未來重新加入的市場競争者伊朗。

自然資源的天賦,只是國家經濟競爭力的戰略條件之一;卻不是最後的價格決定者,而是決定於美國的聯邦準備理事會所決定的美元利率,以及貨幣市場所決定的美元的價格。

金錢轉動世界的事實是俄羅斯的戰略盲點,中國的經濟也随著美元價格上漲而受害;這是美國高明的一石二鳥戰略。

相關文章:

《俄羅斯的戰略失策》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