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人生故事筆記 -《路過歷史》

人,身在歷史的浪潮中嗎?實際的感受,却是自己很像路人,只知道小部份的故事;許多故事的前因後果和來龍去脈,都得假以時日之後,才能成為歷史故事。

本日是小寒的節氣,一夜大雨下到清晨,寒意更明顯了。面對節氣更迭和氣候變異,每個人都是感同身受者,不是路人。

年關交替,新年開始,正逢全國大選逼近,候選人奔走世道大聲疾呼,要求支持賜票。站在路旁,看著我住地選區的那個尋求連任的資深黨國候選人,站在車上向路人拱手拜託,少見地喊出搶救,要求再給他服務的機會。

黨國鐵柱,少見地出來,到被吃定的本地區疾呼危急!我,有沒有聽錯?這裡是黨國性格深重的鐵票區呢?!

也許是户外寒冷,選區裡的阿嬤怕出門受風寒,阿公躺在家裡喘;選情也有些寒冷。還是,另有變異的故事要發生?算了!我只是黨國"鐡票區"的路人!候選人迎面而來,只有我這個路人。算了!他根本不理我!以前,他還是市議員時,我請他向市政府建議增加公車路線,他竟然請我自己搭計程車!又説不出一個理由。

突然,我憶起很久以前,服兵役時,在預官班受訓時的往事,我那一期預官的學員班同學,有一位台大政治系畢業的同學,家境經商極富裕,外型短小聰敏,給同學的印象就是很會使用手腕,擅於摸魚,害其他同學連坐被操的人。

不待同學的詢問,他主動地自我介紹作公關,很像志在公共領域的政客。果然,如他的自述:"我的家境就是日後從政的條件,可以無後顧之憂;我是忠貞黨員,不是黨外;我是台大政治系科班出身,從政是我的志業,.."。

聽起來,很有政客本色,見人説人話,很有自信,把握機會拉票。那時期,台灣仍在戒嚴令的統治之下;搶著表白自己的黨性,不忘堅壁清野,和黨外劃清界線,非常地政治正確。

這位同學,在自我介紹後,不忘順便作民調:"我想估計,這樣子的介紹,若日後出來参選,您們會投票給我嗎"?同學們好人做到底,順便虧他:"會啦!好啦!會投你雞蛋、蕃茄和拖鞋...!噓..噓"。

只記得這位政客同學嬉皮笑臉地,狼狽下台"謝謝惠賜,本週未放假,歡迎各位同學到"寒舍"觀賞我爸爸從美國帶回來的小電影;真的啦!勞軍犒賞各位!"。

現在回想;早期的"賄選後謝",還是帶有戒嚴時期無奈的解悶和灰諧。一代新人,換舊人,那位政客同學,地許在後來,見識過美麗島事件的軍法大審後,是否更忠黨愛國,不改其志?還是,終於發現黨國政治的残酷性格而出國或繼承家業從商?

那時候至今,也一個世代過去了;當年國會裡老法統把持,被世道草民喻為名不正言不順的"老賊"。如今,又是新的年輕世代出來了,要取而代之的對象是我這個世代的老賊。

非常好!歷史就是前人開路,樂觀其成,我輩年輕時代嚮往民主,有公義的邦國;支持反抗不公不義的外來的偽法統。希望,日後,各個世代都能在台灣人的土地上,作真實的自己,而不再是被外來的黨國政權唬弄的工具。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