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哲學人生筆記 -《表意自由》



中國,隨著國民經濟發展趨勢的反轉向下;國民的精神意識,正出現焦慮潛伏的躁動,呈現不願面對信心也將潰散的殘酷必然。從小處觀察,在黔驢技窮的當前,民族心智的「怨憎交織」(Resentment) 和「懼外排異」(xenophobia) ,恐懼外人不順從的現象,日益浮現。對內壓制異議,對外獵巫,樂此不疲;反而遠人疏離。

歷經一個世代以上的「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不知明確的國家發展目標,只知道「集體制」的老路行不通,就是要改革開放;卻只能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去試誤找出方向。

中期之後,工業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陷入「停滯膨脹」,而視中國為可發展的市場機會,資金和技術投入中國,協助發展。中國把握戰略發展機遇,成為經濟發展的後起新秀。

在此階段,中國的民族心智明顯地膨脹,「中國又站起來」的「唯我獨尊」心態;非常類似日本在「泡沫經濟」高峰期,有企業界的民族商人著書立說,向世界表述:「日本可以說不!」。中國首先排斥的國家,是有歷史仇恨的日本和日資企業。

就是循著相似的「敗中再起」的「怨憎交織」心態,以"今後看我"的自我膨脹心態,將國民經濟和國力,順著吹出的泡沫,走上大浪高潮後的反轉,一路向下(Talfahrt)。

在經濟形勢逆轉中的「漢族沙文主義」的社會意識,尤其是精神現象,仍在亢奮中;中國的外圍勢力,未察覺好景不再,投機之輩四出,查探不願同流合污者的心意,強迫逼人說出一些自己也不知所云的符號咒語,以求向「極權黨國」表態。

以「幾何學」的「圓」和「點」作比喻;中國勢力費盡心機手段,在「標點」的戰術實踐,政治上要台灣突顯「九二共識」的原則,以間接聯結「一個中國」的「標點」,這是典型的精神自慰。

殊不知,「點」在「幾何學」上是微不足道的「標點」而已;卻被在台灣的中國勢力奉為心中皈依的「磕頭石」,以求極權中國恩寵讓利。

「標點」不成形;至少要有兩點,才能聯結成線,三點成形;有形才有態式和趨勢的發展方向。中國勢力,包括貪圖在中國市場逐利,而淪落為計較小商的不良財閥,因此甘為走卒,回台灣以商逼政。

也有藝人和其背後的經紀商,對中國市場唯利是圖,不珍惜藝人最重要的價值就是「表意自由」,而扭曲良心,放棄良知和意志的自由以附合;必將提前終結演藝生命,得不到有識之士的尊敬。

中國以虛張聲勢的民族情緒,正在向世界彰顯自卑的存在感;中國國內的各界藝人和作家,歌頌黨國,也被喻為「黨國道具」,除了自己沒有獨立的藝術靈魂,作品也沒有真實的藝術價值;只有自欺的商品市場價格。

今天,中國以外圍勢力干涉不合己意的表意;或為一位少女手中的外國國旗,而執意干涉外國人的意志自由的表現。明日,中國勢力,就會壓迫沉默不語的人。中國,表面上是「大國崛起」,卻是帶著萎縮退化的民族靈魂,也是泡沫一場。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