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世界小事筆記 -《國母從缺》


圖騰崇拜是人類返祖現象中丢不掉的奶嘴,活到老,吸到老,始終捨不得丢棄,也不可奪取。這也難怪,人生無常,好歹抓著奶嘴,可以安心一些,證明有所依靠,可以不必像孤兒一樣無父無母。

圖騰,來自對神話想像的具體化,常見於宗教儀式,信徒賦予神聖或邪惡。因此,人的內心對於圖騰有敬與畏,愛與恨。

政治團體,大至國家,有國旗、國父、國歌、國花和國徽一系列的神學造論,目的在於尊崇國家的神格。然而,這種現象,與現代神權國家和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一神教"的極端性格無甚差別。伊斯蘭國聖戰士所到之地,摧毁異教的文化遺址上的不相容的各種圖騰,手段粗暴;只留下自己的圖騰。

保存人類的文化資產和推進文明進程,重要者在辨明高貴偉大的價值,去蕪存菁,走向世俗化的公民世界。歷史證明,宗教和圖騰敬畏是歷史仇恨的主要原因;文明的社會要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深化民主制度,以永久和平為文明的共識。

堅持任何的圖騰和符咒,只是自我蒙眛心靈,却缺乏理性的論述對話,於是社會必然有進步與反動的辯證;反動以蒙味為本質,必然被時代精神所淘汰。

世界上没有不可改掉的反動圖騰和符咒;在父權意識深重的社會,男人沒有哺奶的身體功能,却總想以奶嘴支配他人;其他人也因為敬與畏而養成依賴。

父權男人習於立遺曯指定後人或畫路線地圖指定方向;殊不知,一息之不存,後人反目爭權奪產,醜態盡出;宣示自己才是父權神主牌的正統;這都是公民社會的惡劣示範。人的存在,敬天地以表現人的謙卑與虔誠;但是執著於神主牌和符咒是反智的圖騰崇拜。

偉人,本身就是有極大的爭議,被奉為國父,只是以神話欺騙後世,後世人民也沒有真誠的情感聯結;更何況,成王敗寇的史觀而成為國父,也實在是不可思議的歷史偶然。

國家有國父而無國母,更是不正常的男女不平等,有何進步意識可言?所不能言説於大眾者,乃是國父的女人有數人,國父博愛而移情別戀,棄糟糠元配於先,另覓得力牽手;在封建時代,妾身兩難,只能任由男人和後人予奪身分;這又豈是天下為公而能自圓其説?

歷史有鬧劇的現象;有時候,男人的賭徒性格,歪打正著,成了國父,才發現世道的難處,在於如何擺平幾個女人?她們知道太多國父的隱私和不良習性;是以各父權傳統的返袓國家,國母從缺是無奈的必然。世道多癡愚,人對於自己的父袓身世未必清楚,却聽到國父的大頭相片將不見了而惶惶不可終日,焦慮不已。

漢字名詞的"先考",指往生之父;"先妣"指往生之母;合稱"考妣"。世道常見考妣大行,子女不見哀痛而著手大鬥;而國父不知何去;國母不可説;只聞哭爸不哭母;實在是怪事!

此等之民主共和國,實在革命尚末成功,孝子孝女仍須努力,莫散了團體,休灰了志氣。反動有理,莫忘國父遺教;國母,...依然從缺。期待孝女爭權!國之幸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