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人生故事筆記 -《蛤與蝦米》


被人罵"你不是東西!",或"你不是人!",被罵的人,該如何自處?也許心中有疑惑;究竟自己是"蝦米?",或是"蛤? "。

童年時代,鄰家住了一位來自中國山東「曲埠」的「老太爺」,生於「清國」末世,在「中華民國」一息尚存的末世,曾經在山東任職地方官;在言行舉止中猶有「官威」。隻身來台灣後,某日,和隨軍隊來台灣的兒子,在路上幸運地相認後,同住在我家的鄰宅。

「老太爺」,是鄰居們隨他的退伍的兒子,如此地稱呼這位「官爺」的名號。曾經,路過鄰家門口,我見識了「老太爺」的書法功力;大筆一提,幾下子的「狂草」或「行草」,「春聯」就大功告成;確實是有底子的「老太爺」。

只是,「老太爺」的脾氣火爆,經常大嗓門地痛責他那辛苦經營小生意,奉養大人的可憐兒子,毫不留情面;好歹,兒子也曾官拜過陸軍中校。

究竟原因為何?無奈山東口音太濃,「俺」那時年幼,也聽嘸!以後,左鄰右舍聽到「老太爺」的「玉音放送」;就知道他那逆來順受的可憐兒子又宣告投降了。

久了,見怪不怪;鄰居中有「廣東」來的,白目的「阿桑」,見到「老太爺」,竟然「廣東話」對上「山東話」:"摃嘿!摃嘿!「老太爺」沒有生兒子的氣!保重啊!"。氣死,驗無傷,這是什麼…?…又什麼嗎?

反正,沒有「玉音放送」的日子,左鄰右舍就知道到「老太爺」的兒子平安無事。畢竟,無聲勝有聲,鄰里之福。

那個時代,鄰里草民不懂什麼是「家暴」,只知道有「逃妻」。沒事,我常閱讀報紙上的「警告逃妻」啟事,猜想那個妻子為何要逃?當初,又為何嫁給那隻「狼」?大人的世界,是複雜的!

久了,那時候,很同情世界上的「逃妻」;若有能力,真想收留這麼多的「家暴難民」;像現在的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

曾經,我路過「老太爺」家,正逢火山爆發;見到「老太爺」的兒子跪在家門外,只見「老太爺」對「順子」施以背部杖刑,打真的!拐杖打斷了;竟然還有「二把手」備用上場,再打!老天!「老太爺」到底有幾枝拐杖?

「老太爺」口中憤怒責罵兒子;"你不是東西!","你不是人!"。"蛤? "…"蝦米?"那個被打的人,是「老太爺」在路上相認的兒子啊!太殘忍了!真是不幸的遭遇!

也許,我所見到的是孔子老鄉的儒學家教;父訓子,不在乎兒子的死活;即麼坊間草民見官必須肅靜和迴避,不得造次,也莫可奈何,應該是真的。

不過,那個場景也沒有鄰居認為會出人命而去報警。在那個時代,聽我父親說:"警察無用,反而,高興有人的家教嚴明,教子有方,替警察省事不少!在日本時代,警察打人更狠!";看來國家暴力的源頭,在於階級權力的濫用。人類的文明是從野蠻的酷刑中進化出來的!

此後,我知道,不是人,也不能是東西!那麼應該是"蝦米"?台灣稱為「南北貨」!"蛤? "…? 

典故是, 中國是偏「陸封型」的文明,貿易由東向西至歐洲的「羅馬帝國」,而以「東西」貿易互通有無;現在中國正推行的「一帶一路」仍是「東西貿易」。有人不知來貨而質疑:"啥東西"?這可能是「東西」的起源。

台灣是偏向海洋發展的外向型文明;歐洲人西來尋找貿易商機,從南向北互市通有無;台灣成為貿易轉運的集散地,「南北貨」在此匯集,尋找貨源的商人來到南北貨的市集對找尋的‘’東西‘,稱為’‘’覓件‘’;台北市的「迪化街」經銷「南北貨」,頗具傳統典故。

東西南北貨,唯利通四方才能招財;追溯我的疑問,竟然是目睹「老太爺」杖刑訓子,而對斥罵其子"你不是東西!"有疑惑,而問東問西以求解惑。也許,這般論述只是書生草民的牽強而已!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