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哲學人生筆記 -《酒徒與寡婦》

清明祭祖,往者為大;《曾子》是如此定義:"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中國儒教將「孝親」與「忠君」兩種價值聯結,建構國家神學的「秩序觀」。

在此思想體系中,男人是主體,女人是附屬於男人的族系。女性,往生後的身份歸屬,是建立在婚姻的基礎上而成為男系的「眷屬」。這套以男為主的秩序觀在現代已無從應對「終極不婚」或「長期未婚」的男女身份現狀。

傳統上的秩序觀以為,女人不宜主動,而是等待男人來逑。然而,男人有較女人高的生命風險,以致在人口統計上,「獨身現狀」的女人日益普遍;有自由選擇,也有無奈等不來「對的男人」。

中國是男人較苦悶的世界人口大國,男多女少的失衡,男人找不到結婚的對象已成為國家危機。中國以前的「一胎化政策」和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形成噪動的男人風貌,尤其表現在極權國家的政治話語中,充斥着僵硬的元素。

當台灣的女性總統當選人,對中國表示:"可以再多一些善意!";這是女性特有的示好風格和暗示話語。孰知,中國竟是在鐵板上貼符咒。

顯見,中國的男人在權力場域,欠缺溫柔浪漫的想像力和安全感;機械式的膝蓋反應,只有權力的強度和陰謀,而不容易出現交往藝術的風格。台灣人民選出一位女性總統,中國出現手足失措的困窘;民間宗教信仰的觀世音菩薩,以女性的形象出現來聞聲救苦,也就有精神上的必要了。

另一種相對的情況是「女多男少」;氣氛如何?男人奇貨可居嗎?很遺憾!這種情形,通常是男人有不幸或自暴自棄所致;例如,德國和日本在終戰後女多男少,主要是男人在戰爭中一去不回。

或者,俄羅斯的男人酗酒嚴重而短命,在2012年,平均壽命不足六十五歲;女人約在七十六歲。即使男人仍然存活,卻很普遍地成為酒徒,伏特加酒癮難以根戒;醉倒街頭成為俄羅斯城鄉的奇景;女人,被迫成為寡婦而必須多能多勞,尤其在農村地區,是常見的現象。

俄羅斯,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人口總數已經多年來出現負成長,而被列為國家危機。日本也是類似,常有男人為工作而過勞死的不幸意外。

當全世界的人口總數仍然繼續增加,成為世界上的政治經濟問題:戰爭、天災、饑荒、貧窮和難民,…層出不窮。俄羅斯却被自己人戲稱:「酒徒與寡婦」的國家,這是斯拉夫式的自諷。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