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哲學人生筆記 -《「單調的」合唱團》

人,因為自由意志而有尊嚴!絕對主義,不容相對與多元的存在價值;歷史上的專制,迄今的威權獨裁,都奉行絕對主義,而恐懼和壓制異議。表態,是絕對主義的惡習;目的在,強求效忠和屈服。

服膺絕對主義者,生活在唯恐不利於自己的恐懼之中,對任何不同於自己的異議都存疑;這是源於自身思想的偏執;對外,只敢合唱同調,才能安慰自己的懦弱和膽小。

開放而多元,自由而包容,社會和人群將會更有創意與活力。身在其中,每個人都是"作自己",不必扭曲人格,違背自由的意志,被強求說出違背自己所信仰價值的話語。從專制、威權到開放多元,是漫長而難辛的啟蒙行程;人,唯有自覺是自己的主人,不是強權的工具,才能保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利。

本年的五月十六日,是對中國「文化大革命」爆發五十週年的省思日子;「文化大革命」有許多不堪的慘痛悲劇;發生的「促媒劑」,都是在人群中的「恐異」,被迫從眾而表態屈服,換取被接納。

群眾戴紅臂章,舉紅旗,人手一冊「毛語錄」,效忠於「偉大的舵手,東方的紅太陽」。那是集體暴力霸凌「異己」的瘋狂歲月。「異己」,被迫表態之後,就被裹脅,加入迫害其他無辜者表態的暴行隊伍。「文化大革命」的傷亡眾多和肆意羞辱「異己」的尊嚴,原因正是集體瘋狂的暴力。

歷史上,德國的「納粹主義」橫行泛濫時期,社會上充斥著「納粹黨」的「十字拐鈎」(Das Hakenkreuz))圖騰,各級校園的教職、師生;甚至教會的神職,也都戴上「納粹黨」的臂章表態。開會前、上課前,見面時,彼此先立正向右上方舉臂,行「致敬希特勒禮」;還口出「禮讚」的咒語:「聖明的希特勒」“Heil Hitler!”咒語。

歷史的教訓顯示:國家的可敬和偉大,不是因為「唱國歌」或「搖國旗」之類的表面「愛國」行為,而是國家能包容每位國民,可以對國家有各自不同的想像;尊重每位國民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實踐作為人的目的。然後才有,人民因為認同而成為國民和公民;也才有作為國民的榮譽感,和作為公民的責任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