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人生故事筆記 -《路過攘雞》

偶然,我路過曾經讀過四年的小學的門口;一群人擠在校門口;隔著堅固的鐵門窗,焦急地巴望著鐵門內的動静。

那時候,接近下午四點整;此情此景,我悲從中來;半世紀了;記憶的印象裡,以前的小學校門純樸,門前有小河。在那些就讀的歲月裡,除了入小學的始業式那一日,母親陪我去學校報到,親自向班導師致謝外;次日起,我都是自己步行上下學。

如今,後生學子是幸,也是不幸;此情此景;這些孩子的進出小學都在大人的掌控之下,穿過鐵門窗;有没有機會看到自己的藍天綠地?我指的是,自己就是真正的兒童,而不是大人手中的兒童,在監控之下進出鐡門。

在這所小學,我記得,曾經學過雞兔同籠的算術問題;也曾經在國語課上,學到"雞飛狗跳"的成語。當時,我上下小學都會經過《紫藤廬》;附近常有一些奇怪的大人;我的年紀還不足以理解,那就是《黨國》所頒佈《戒嚴令》下的台灣其中一景。

後來,轉學又上初中、高中,讀中學英文,以柯旗化的新英文法為參考書;後來才知道,作者柯旗化已經“被失踪”了。許多年後,解除戒嚴了,柯旗化的妻子透露,丈夫遭逢不幸的人生,而家人也苦難不已。

柯旗化是黨國政治迫害下的受難者,原來,他被抓到《火燒島》關了十幾年;就是作家柏楊在綠島苦難紀念碑上所鐫刻的,"有多少母親在暗夜裡哭泣..."的同學。柯旗化生前還寫了一本書《台灣監獄島》,其中的遭逢和經驗,我都能感同身受時代的壓迫和苦悶。

在德國求學時,我曾經路過大學城裡的一所小學,正逢下課,男女兒童快樂自由地三兩結伴走回家;我駐足在校門口讀了校名的典故,原來是紀念《安妮的日記》作者,猶太少女Anne Frank而作為校名;可憐的少女,她未能倖存地走出納粹集中營。

有時候,路過大學的古老主講堂,外牆上是䥴刻拉丁文的銘言:"真理使你們自由"。我也會駐足頌讀,記在心裡。人,為何上學?從啟蒙,小學、中學到大學;中國儒家的理想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規範式的、明君愚民的上下秩序與道德訓育。

相對於此,歐陸的教育以實踐個人自由為目的;家庭、社會與國家的基礎在於,從小開始,學會對自己負責;培養學問的能力;成為有獨立思想的公民,才有自由精神的人民。

學校是國家幫助人民實踐自由的工具場域;相反的地方是監獄。鐵門窗區隔下的學校與外界,上學或入獄?對奴隸是没有不同的;本質上,都是不自由的人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