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哲學人生筆記 -《退場感言》

 

櫻花季才過不久,「花見」對於「花客」有何啟示?櫻花有榮景急謝的特色,這是淒美;不堪的殘景是不乾不脆;殘花破形依戀枝頭,不願離枝,壞了綠葉已長出的新陳青意。

同樣地,該去則去,不帶雲彩,不留惡影,不放殘話,是人生如戲的退場藝術。有美學意境的離枝或退場,即使淒清,卻在時空烙下美的意象;假以時日,在歷史中,尚有佳言美跡可循。

再者,戀人分手也是可以有美學的自許,不為分手而去的對方,而是在互相祝福之後,為自己能超越過去,而有精神昇華,望向遠方的視野。

可惜!世道之上,官場、職場或情場,多見「離騷」的「剌客」;臨去生波,不甘不願,以為自己的失敗是別人的眼盲耳聾失智,而似初夏時節,在水塘中的呱噪青蛙,焦慮地訴說著自己的存在。

或者,退場已經多時了,還在說一些不知所云的氣話。或者,似全身通電又帶刺,他人近不得的「仙人掌」,只為保住老身殘影。

退場,是人生有其他選擇的可能,告別舊的時代,迎向新的時代。法國的古典政治哲學家「托克維勒」,以歷史進程發展的高度視野,指出世道常見的凡人現象:"當過去不再能照亮未來,人心如同行走在黑暗中(“Quand le passé n'éclaire plus l'avenir, l'esprit marche dans les ténèbres" - Alexis de Tocqueville.)。

退場在即,或之後,重在謙卑自制;最好能像櫻花在陣風中的「櫻吹雪」;來得及在現場「花見」的「花客」,讚嘆:"好美啊!櫻花似雪自飄然"。來不及趕到場的「花客」,也可能嘆氣:"唉!可惜,未見櫻花吹雪,只能等待下次的花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