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導遊故事筆記 -《遛狗一條龍》


約在四年前,我曾經為一個應政府邀請,來台灣訪問的德國學者訪問團導遊。在正事之餘,邀請的業主,安排的行程之一,是參觀‘’國立故宫博物院‘’。政府邀請來的外賓貴客,‘’故宫‘’也非常客氣地出面配合以客為尊。

然而,美事却留有遺憾,來賓的觀賞文物導覽的興緻,被滿坑滿谷,高聲喧嘩,横衝直撞,爭先恐後,來去匆匁的中國遊客破壞了;彷彿在市場裡找雞。團長,來自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望重學界的教授,問我:“Lieber Alfred,這裡被人群占領了,大英博物舘,凡爾塞宫,也是如此!貴國政府,有没有改善的方法?否則,太可惜了!不能回顧世界文化資產”。

當時,我回答:“各位來賓,剛才看到的人群現象,是人民共和國的二炮軍事步署之後的第三戰略力量,向世界各國展現中國經濟崛起的實力;也是現代優勢人海戰術的一項;我國政府正在享受大量中國訪客到來的友善中國政策的成果,可以創造GDP。其中,有複雜的代理人和交換的利益,已經走上注定悲劇收場的方向;我引用的這句話,是貴國偉大的先賢,詩人歌德的名言:‘’喜劇常以悲劇結束‘’”。

來賓相視莞爾;決定提早結束“故宫景點”,先去‘’三希堂‘’用餐,再去下一個景點。幾年過去了,我早已將“故宫”排除在後來的導遊行程之外,不建議德國客人再去“故宫”參觀。失望了,也不能代表真正的台灣意象。

從那一次的失望,後來也有幾次為中國遊客導遊,都是業主商務邀請的自由行來賓,也都没有去“故宫”,却豐富而賓主盡歡;來客有“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喜悦感想;誠然不虛。

只是,在各個景點行程中,也常見一團又一團,如潮水般湧至又退去的中國團客,來去匆匆;許多團客的疲倦和茫然都掛在臉上,哈欠連連;我心中頓時浮現德國哲學家馬克思的名言:“有人正在為你的享受被奴役!”。出外旅遊是快樂的期待,但是遊客的倦容和茫然,似乎在告訴我,他們是被鍊在‘’一條龍‘’的奴隸,遊走景點,形同被帶出去各地‘’遛狗‘’。

那麼是誰在享受可憐者的被奴役;台灣和中國的政府,以及在其中串起一條龍的買辦勢力,形成共犯結構的支配勢力,以國家和政府管理旅遊的名義,形成欺詐團客和剝削旅遊從業者,犧牲旅遊品質和增加外部成本的負能量,也為台灣和中國的人民增加不必要的負面印象。

旅遊是個人自由的權利,却淪為國家的戰略武器,悲劇叢生的收場是必然的。不正常約國家,視人民為工具,核准人民出國,如同送人民上戰場,以人海戰術打人民戰爭。

這也是,我多次私下在景點附近,為走失的或落單的中國低價團客指點迷津,在友善交談中得知,大叔和大嬸,在到台灣前,已先自偏遠的家鄉出發,長途舟車勞頓地到集合的城市地點,併團成功後出發來到台灣。難怪,台灣之行有不為人知的艱辛。

這是旅遊的意義嗎?不,芸芸蒼生都是善良又無辜的人,只是被各自的國家和政府當作工具在利用,一邊是對台灣統戰,一邊是為‘’傾’中政策‘’的業績衝高邊際效益已在遞減,甚至是增加全民共同負擔外部成本的來客數量。旅遊的品質和安全,只能自求多福了。

相關文章;
導遊故事筆記 -《法老王,自西徂東!?》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