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哲學人生筆記 -《「月娘」的身體》



炎熱「大暑」將至,位在熱帶的南海「太平島」,適不適合去登陸?有人說,要去「找島」,也有人說,想去「喝水」。找理由遠足的目的,就是不想去的地方被稱為「太平礁」。很奇怪的理由,男人因為不想被稱為「公公」,所以要「蓄鬍」!

奇怪耶?別人說:"你是「公公」!";你該當如何處置?比較優雅的方式是:"喔!我來蓄鬍…也請你們當我的孫子!共襄盛舉"。

島與礁的爭論,是典型的假議題,而且落入「他者」的語境,失去自己的主體位格。登上島礁那個「地方」,找水來喝,是與島或礁無關的;反而循著「海鳥磷肥」,去觀賞海鳥的樂趣和效果,多於「島礁之爭」。

千里迢迢遠足去登「島」,證明不是「礁」;依然無從改變土地的「本質」。美國人早已「登陸月球」,那個「地方」,還是被稱作「月球」(Moon);大概只剩台灣人會說掛在夜空的鄰居是「月娘」(Moon Lady)。

至今,我在夜裡,還是經常走出書房,望著「月娘」。「名」,只是在「擬人化」的語境中,對客體指涉的簡化;不論是「名詞」或「代名詞」都是主體的「話語權」支配下的「符號」。

在現實的世界,唯有壯大自己的「實力」,包括"實占不理","咬死不放",才有「話語權」。既然台灣實占太平島,那裡就是島,以台灣所認定的名詞"島",作為國家的意志表述。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