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哲學人生筆紀錄 -《逾節之禮是辱》


禮的本義是‘’宜‘’,也就是‘’適當‘’;兩國交戰,不殺來使是禮節。深仇大恨,仇視肇事兇手,固然可以理解為宣洩悲憤,以止傷痛。但是,受難者家屬對大悲大恨的偏執,而極盡公然宣洩情緒,逾越節度,不僅無以尊死者為大,反而壓低哀家自己的高度。這事涉文明教養與氣度。

人類,彼此有血海深仇,受難者家屬很容易自居道德正確的弱者,而為所欲為;弱勢與受難者,因無知而張揚無節,反而為受難者自辱而不自知,原獲有的外界的同情和友持,反而揮霍殆盡。

更奇怪者,有路人常自以為正義,而趁機對肇事者和其家人,施以拳脚棍棒石攻的私刑;在文明未開化的部落社會屢見不鮮。動私刑者,實為加害者的身影,彼此是同類。彼輩乃盲目的世道上的流寇,常出自各種自以為正義的奇怪理由,而憤憤不平;實為‘’義和團衝鋒隊‘’。

禮是文化的世道,法是國家的綱本;當加害者與受難者家族相逢,究竟是再打一場完結篇,扯平恩怨情仇?還是一笑泯恩仇?文明開化的進程顯示:除了佛祖、耶蘇的慈悲為懷,‘’要愛你的敵人!‘’;‘’死老百姓‘’不懂,軍人也手足無措至極,要爬要跪都是肢體對憤怒情緒的連鎖反應。

世道上,各路人馬的互動,都已逾節非禮而自辱。諷刺地,場外也有退伍老將,高唱"事後孔明"。有意思地,退伍後的老將軍們,突然高明不已,感嘆後生晚輩已無老將當年勇!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