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哲學人生筆記 -《認同與國家》


歐洲近年多次遭受恐怖攻擊事件;似乎有傳染效應;「孤狼」出擊人群的案例此起彼落;德國在七月份就至少發生四件「移民後代」和「難民」出擊公眾場所的死傷事件。

若上接五年前的挪威和後來的比利時、法國的「伊斯蘭國」(ISIS)相關的恐怖攻擊;呈現在世界的現象是,歐洲,尤其中歐和西歐地區,近代西方文明啟蒙的核心地區,正陷入國家和社會整合的困境。

歐洲是人類多民族和多文化的大陸櫥窗,豐富多彩;也因此,相處不易,為宗教、領土、國界的爭執而戰爭不斷;歐洲成為對外殖民和移民的輸出地。

上世紀,重大戰爭的慘痛經驗;「理想主義者」,反省歐洲自身文明進程的盲點和需求,而嘗試不同的政治實驗工程:政治整合、經濟整合和社會整合諸項偉大而宏觀的認同導引;期待人類不再強調「不同」,而是因為「共同」而在一起。

「歐盟」正是這一構想的偉大實驗和社會改造。很遺憾地,不敵對現實的民族國家利益的堅持,整合的進程來到困頓的分歧點,英國已確認退出「歐盟」;有可能引起其他民族國家的跟進。

其中,移民和難民的認同困難超出各國政府的想像;社會上對於接納與排斥移民和難民的爭議日漸擴大;社會在分裂中,國家在轉向中;世事無定向。

在「歐盟」中,接納最多難民和移民的德國和「聯邦總理」梅克爾女士,也因為難民和移民背景的「孤狼」出擊人群,而承受極大的批判壓力。政治上,被要求下台,為開放接納大批難民的政策不當負政治責任的呼聲漸強。

開放難民,長期地成為被移民國家的政策,有錯嗎?恐怕,理未易察,事未易明;人道主義正是歐洲啟蒙運動的偉大的成果;"人,本身就是目的";只要存在,就要活出人的尊嚴和權利。救弱於將溺是人道的義務。

從這項人道價值信仰出發,去接納和分享世界各地為追求光明而來的人群,是可貴的精神。德國的其中一件「孤狼」出擊人群事件,犯案者是一位在德國出身成長受教育的伊朗移民後代:他的困境,在於必須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向別人強調:"我是德國人",以抗拒他人的霸凌。

最後,這位在「成年」之際的少年,在心理崩潰的困境中,以悲劇式濫殺無辜受難的人群,然後自殺同歸於盡。認同是國家的「存在主義」式的悲劇;"我是誰?我為何在這裡?我往那裡去?",一個永遠難解的哲學問題。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還鄉與救贖》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