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哲學人生筆記 -《「為國犧牲」》





在德國的「第三帝國」時期的「造神運動」中,「黨國神學」的執行者,意圖對社會進行改造;對於國家的「異議者」和「內部敵人」,勞動場所是實現「改造」和「壓榨」的去處;國家設立強制的「勞動營」,德文字以"Arbeitslage"表述,強制奴工服從。

隨著戰時經濟的供需緊迫,更多來路的、被列為「種族淨化」對象的「國家敵人」,被送進更罪惡的場所「集中營」;德文字以"Konzenstrationslage"表述,縮寫字是" KZ "。「國家敵人」被粗糙地篩選,有工具價值的人被送進「勞動營」,否則,悲慘的命運,大都是老弱婦幼,就是被直接地送「集中營」的進「毒氣室」。

只要是有「組織」的活動,無論是「勞動營」或「集中營」,就需要「治理」;「服從」是最高目標,「效率」是可欲的價值;包括「生產軍需品」和「大屠殺」都在邪惡的壓迫者的指示下,經由辦公室內的各階層「管理人」或「白領的勞心者」,以及扈從壓迫者和官僚系統的「藍領勞動者」的合作,以完成任務。

在此情況中,壓迫與被壓迫,由對立變成合作的關係;也自證:強迫服從是扭曲人性的罪惡。坐在辦公室的「勞心者」和在勞動場所的「勞力者」,都被迫服從皮鞭下的威脅,而等待壓迫者的施捨,成為官僚制度(Bürokratie) 下的工具。

「第三帝國」的施捨,是至今傳為「邪惡的名言」,掛在惡名昭彰的波蘭「奧斯維玆集中營」(Konzentrationslager Auschwitz-Birkenau) 入口大門上的那一句反諷的警語:"ARBEIT MACHT FREI";那是壓迫者施加於受難者的戒律:"勞動(工作)得以自由"。

官僚制度(Bürokratie)中的任何一人,都有可能陷入哲學家「阿倫特」(Hannah Arendt)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旁聽「大屠殺」計畫的「最終解決」方案的執行人,「納粹黨衛軍」(NS - SS)中校「艾希曼」(Adolf Eichmann) 在審判案後的心得:被以色列判死刑的「艾希曼」,是聽命辦事的官僚,卻是平庸的邪惡。

現實上,常見官僚制度缺乏感情而冷血;其中,或有個人的積極服從;若缺乏「良心的自由」;集體的壓迫和冷漠、對抗改革倡議的反動,隨之而來,形成依戀與控制的強大勢力,令改革難以進行。

至此,「良心的自由」是哲學上可以期許和堅持的高貴價值;只是,勇者飛蛾撲火,然後,...以身相殉,也不意外;也算是「為國犧牲」,被逐出公門。

相關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那一年冬天在馬堡,等待他點亮燈!》
哲學人生筆記 -《禁斷之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