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人生故事筆記 -《「大國人」與「三國人」》

幾天前的一個夜晚,一位已入美國籍的童年鄰居姐姐,在多年未聯絡後,突然來電話有事相問:“她是否可以投資俄羅斯的銀幣古董收藏?老弟瞭解俄羅斯嗎?”;這是啥鳥問題?

姐姐說:“台灣完了!財經電視台的專家,建議有錢人轉出台灣,投資國外的資產和黃金、白銀。尤其,俄羅斯的“布丁”總統,正在恢復往日的帝國光榮和大國地位。中國也崛起了,將取代美國。總之,美國也完了。”。錢多又自尋煩惱,問題也不平凡。

這位姐姐先客氣地自謙,只緣身在美國而不知美國的真面目,今年適逢美國的總統和國會大選;這位住在達拉斯郊區的童年鄰居姐姐,似乎没有絲毫地參與或關心美國的國政大事的概念。

至於,目前美國兩大黨推出的候選人,共和黨的川普先生和民主黨的柯林頓女士的背景特點和政見;姐姐坦言:"莫宰羊"。反而,遠在美國,姐姐每日必看台灣的政論節目,與「藍色黨國」同悲憤,以為台灣没希望了。

這是極具反諷的現象;姐姐反而提示我,台灣的生活方便又安全,尤其上餐館、超市或便利商店遍佈各地,比她在美國的生活所需,就没有如此地親切方便;出門購物、上餐館,得自己開車跑一大段路程。每次到台灣出差商旅,總是感到生活便捷,到處是餐館和美食小吃。我,…沒聽走音吧?

記得童年時代,在台北的歲月,看著鄰居姐姐愛玩,不愛讀書,初中時代的升學壓力迫使她逃避,而成了她父母眼中,頭痛不抱希望的"問題女兒"。曾經有多次,被我見到,姐姐在暗夜的街角拭淚而不願意回家。

隨著我們各自的成長和搬遷;這位曾經鼓勵我"好好讀書"的姐姐,以敢於冒險嚐試的精神,在人生中年後,我們相遇於她自美國到台灣洽談珠寶生意的商務場合。

姐姐,已經是有多位「藍色黨國」政商權貴的知名夫人所信任的特約珠寶商;自己也是美國德卅科技企業的總裁夫人;先生是台灣留學美國的航太博士,任職於NASA的合約供應商,擔任企業總裁。

表面上,遠走美國,改變了姐姐的人生機遇,忘記了她少女時代的茫然、自我逃避和躲在暗夜的街角哭泣。也許,這是吸引許多人移民美國的美國夢。但是,鄰居姐姐數十年長居美國,却對美國陌生而疏離。

"身在一個自由、民主而多元的超級大國,除了經濟上的致富機會外,應該可以更積極地認同美國本土和参與當地公民社會的公益活動。取之於美國,用之於美國;相信美國的民主,建立在自由與法治的基礎上,有自我改善的反省調整功能";這是我在談話中能鼓勵姐姐的建言。

古羅馬帝國時代,疆域遼闊,民族多元;當時的商旅,從各地往來於帝國首都羅馬,有一句名言相傳:"到羅馬,就要"是"羅馬人"。

同樣地,我也建議姐姐,美國對於出生認同採取“屬地主義”;子女都在美國出生成長,已不可能如同上一代的父母,都已經成為新一代的美國人;美國就是他們所認同的唯一國家。我說:“姐姐,您就專心地"是"美國人吧!,少看台灣的電視政論節目;您已不可能是台美中的「三國人」 "。

"至於俄羅斯,我一直懷抱浪漫而古典的嚮往,衷情於北國遼闊而荒寒大地上的俄羅斯文學和古典音樂,偉大的文學大師與音樂家是俄羅斯的英雄瑰寶;也是超越國界的,屬於全人類的文化遺產;黃金和白銀的時代都已經過去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