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園藝生活筆記 -《古人的植栽管理》

 
 

八月二十三日,是「處暑」節氣,也就是今年的夏季在這一日結束,正式進入秋季。

夏季暑氣對植物是酷刑考驗,現代的園藝實作知識普及易得;但是,除非是專業的園丁,否則,一般業餘的園藝愛好者,常遇到植裁照顧的疑惑,就是水土不服,存活不易;或不開花,也不結果,有挫折感。

園藝管理,不是現代才有的科學,而是有古老的經驗傳承。知識戶的意義,就是承先與創新;農藝和園藝,與風土和氣候條件密切相關; 參考古代先民的智慧,獲益良多。

「處暑」的下午,我路經台大校園,炎陽依然熾熱,暑氣欲去還留,這是「處暑」的特徵。空曠的台大校園的樹蔭下,午後涼風陣陣吹來;我知道,這是秋風的先遣。若再有秋雨來助陣,早晚會更涼爽,這才是秋天的善良。

乘涼後, 走到附近熟識的書店尋寶。算是緣分,竟然發現一本中國「大明王朝」時代的古人「徐石麒」等人所作的園藝書《花傭月令》,內容是農人對二百五十種的蔬果花草植裁,在一年十二月份的各月令的園藝管理知識。

「花傭」,以花草蔬果植栽為主,照顧的人是傭,比「園丁」一詞有哲學的「主僕意境」。「花客」一詞,又太見外,太疏離了,客走花自傷;紅顏獨自對殘陽。「尋花客」一詞,又太「妨害風化」,恐怕不能見容於「假道學」。

這本書的內容,按風土和節氣,在一年中的每月,園丁對不同的植物,各有相對應的管理要領和禁忌。這也是一本農書,承載古人的農藝智慧,內容豐富,文筆優美,很像《詩經》的文字風格。

農藝和園藝是古老的植裁經驗和土地知識的傳承。對於園藝愛好者的我,買書配合興趣,有缘如獲至寶;而且物美價廉,才一百元出頭;現在,一百元只能勉強吃路邊的小吃攤。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