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哲學入生筆記 -《「哈啦德語」(Deutsch Interaktiv)》

 
 
 
恐懼改變的心理,常見於學習的方法;學生習慣於舊的學習環境,而教學的老師,如果沒有給學生追求進步的壓力,則師生都淪為因循苟且,不知自己的真實的教學和學習的效果。

教而不勤,是老師的怠惰,而學生安於舊法,更是自己的損失。老師和學生混成一片,沒大沒小,就沒有認真的競爭和考評的可能。一陣子的教與學之後,老師和學生依然是互相不知"道"對方的「可愛的陌生人」。

一位友人之子,公餘時間已在大學的「教育推廣部」進修德文多期;日前,相遇於路途上;乃父愛子心切,以「小英式」的文句,向我提及「犬子」,近年來有學習德文多期的事實。乃父要求「犬子」向我,以德語自我介紹。

"說德語的同學一家親",能在台灣的街頭,可以「鄉音」交流,聊些學「德文」(Deutsche) 的趣事;幸會!我順著「貴方來意」,先以「德語」致意。

孰知,「貴方小犬」竟是" A告"?這…什麼…又怎麼一回事?進修德文多期?不在德文的語境,竟難以開口?但是,開口互道"日安"(Guten Tag!) ,簡單地開口敘事一番,總好過金口難開,惜字若金。顯然地,「貴方小犬」不習慣與我「哈啦德語」(Deutsch Interaktiv) 。

「貴方犬父」見狀,趕緊衝出「牛棚」,不請自來,"哈啦「李維拉」"出場救援:"殘念!德語學到「卡呷啪」去了;課後,他都沒有機會練習口語,一直留在「初級班」"。喔!原來如此,"學德文"無止境,進階太辛苦了!「馬克吐溫」曾說:"德語是"可怕的語文"。

「貴方小犬」,終於,台語說出口了:"下期不再學了,老師要出國進修,將換一個新的德語老師來教,是真的德國人…;聽說很認真嚴格;上課時,我是一定開不了口的;很怕被老師點到名字!"。

"學任何的外語,就要多開口,豈能「A告」?若換老師,那很好啊!不就是嚴師出高徒嗎?不過,別害怕被點名答題!這個時代,大家都需要出來混口飯吃;嚇跑學生,對「蛋頭老師」有何益處?

人數不足,難以開班;而且,「教育推廣部」,就是「賺錢至上」,有定期付學費的學生;我還不曾聽過有「教育推廣部」的老師嚇跑「金主」的。

放心去「哈啦德語」(Deutsch Interaktiv)吧!先破除對開口說外語的恐懼;平時「多聽」、「多說」、「多讀」和「多寫」,積少成多,持久有恆,而習慣於「語感」和置身「語境」,養成自動反應的外語「口語能力」;進步就在其中!"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