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自我解構」》

圖片
「面向事實,呈現真相」,這是對現象檢定的目的。以上的啟示,來自聽多了也見夠了「話術」,經歷過事件過程,只要時間夠久,那套自欺欺人的「話術」會自我解構。 馬先生,曾經貴為八年的中華民國總統,卸任了仍享受台灣人民血汗的供養和禮遇。有政治倫理和誠信者,至少應該表現出以往自我標榜的「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溫、良、恭、儉、讓,以捍衛其黨長期向台灣人民宣示的反共和捍衛中華民國。 面對「共匪」,這個中國國民黨曾經強制台灣人民必須反對的叛亂組織,「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而且,「反共必勝,復國必成」。如此的「反共國策」所加之於台灣人民的要求和犧牲,都是為了捍衛遷佔台灣的中華民國。 如果共匪滅中華民國和吞併台灣的帝國主義領土野心不死,馬前總統有何理由自我矮化,踐踏國格,無原則地「客隨主便」任由共匪羞辱,還必須表態非常滿意於被矮化和被羞辱,而且超乎預期?這已是精神病態的樂於受辱。 個人甘於自賤和被共匪作賤,台灣人對甘之如飴的馬先生可以不足為惜的!也可無視於這位馬先生的存在。反而,可以用台灣人的角度看到,外來黨國虛構的反共敘事,正由其造神的「黨國之子」在自我解構中。

哲學人生筆記 -《「遷怒」的意義》

 
 
 
「生氣!」、「震怒!」、「不爽!」,「心情不好!」,"世界對不起我!";所以,追究、歸咎,"是誰讓我不開心"?

不知還好,知道後,竟然是"林别"和"老子 ";少惹火他們為妙!但是,一肚子的"鳥氣",該掏出來給那個"受難者"?

以上的情境想像,就是「遷怒」。「場域」,是難解的哲學概念,通常和「命運」相關;「場域」的哲學,東西方的哲學家都有過論述。"為何悲哀?",只因為,"身在場域!"。

"「場域」,是否決定命運"?曾經在歷史的特定時空,蔚然成為思潮,就是「存在主義」:"存在先於本質";人的命運,決定於「場域」;可以是出身、性格、遭遇、交誼,各種出現機會的場所。

賭徒,歸於「運氣」,在不同的賭場,有不同的運氣;哲學家,不認為如此;而是"不可證明",正如德國哲人「康德」所認為的:"上帝是不可證明的!"。

然而,客觀上,真實地存在:有人"被雷劈",有人"娶嬌妻",也有人"追逃妻",有人"中箭落馬";也有人騎到「勇腳馬」,卻被馬踢死;也有人當「駙馬」。世道不平,只能歸咎:自己不幸或遭人陷害、顛覆,陰謀、提拔,原因不明。

原野上,大象求愛太激動,大地上的花草跟著遭殃,向誰去討公道?天災人禍各有對象,平常自求多福,就照自己的偏好過日子,難免會遇到五四三的"鳥事",有好有壞,就坦然面對;若不能面對,只想找善良人"出鳥氣",稱為"遷怒",也是欺善怕惡和沒品味的懦弱者。

"遷怒",必有「替罪羔羊」;常見於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猶太人」散居世界各地;在歐洲,每逢當地國家的經濟景氣蕭條或出現災難,「猶太人」常被當地人"遷怒",而遭到迫害。

「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當時德國經濟崩潰,引起人民的憤怒,主導社會上民眾的認知,"遷怒"於在德國世代定居的猶太人;而在奪權後展開一系列的「反猶運動」和迫害猶太人。

以「思想民族」自豪的德國人,至今仍有許多人不解:祖父母世代,為何當年會輕易地相信和追隨「希特勒」,加入「迫害者」的行列?於是,至今對於當年的「戰敗國」和「迫害者」的恥辱在身,難以洗刷。我曾經見過有一部份的德國人,"遷怒"於「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

"遷怒",永遠有愛用者!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