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哲學人生筆記 -《水果的滋味》

 
 
 
記得童年時代, 「黨國經濟」體制,對於物資的取得,多有管制;除了油電,由國營事業獨佔經營外,許多類的民生物資,進口和分配,也被特定的黨國特許團體把持。當前,仍有不少怪異的機構,對身份和資產的歸屬,仍在爭執不已。

關於這些問題,作為「草民」,僅憑常識也知道:「黨國」從中國敗逃,流亡至台灣,可曾帶出任何的「不動產」?當然不可能!至於「動產」,正如同逃亡在外的「通緝犯」,身上即使有黃金,也僅能設法脱手供短期自用維生。

「流亡者」,長期的生存保命,必須取之於流亡所在的土地和人民的財產和生產;也就是本土的「國民經濟」。因此,為了收斂資財,而形成管制型的經濟:外匯管制、進口管制、出國管制,各種向人民斂財的名目:印花税、勞軍捐、煙酒專賣,多不勝數。

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水果之王的「蘋果」;當年,必須依賴進口;完全由國營的怪異機構「中央信託局」進口,再轉交給特定的水果專賣商;政府和特定集團,從中賺走佣金和差價。那時候,蘋果是昂貴奢侈的水果,外形小顆;等級,大致上,就像現在歐美超市的袋裝「普通級」蘋果。

有時候,好不容易,有了蘋果,好像得到「仙桃」珍品,捨不得吃;只知道,能吃到蘋果,是奢侈的「假高貴」。到了大學時代,研讀經濟學,理解「管制經濟」是政商勾結的罪惡和不公不義的來源,犧牲人民的福祉。政府和附隨組織、特許集團,經由管制,像「吸血鬼」,偷走又浪費國民的利益,却還操控媒體,向草民宣傳,莫忘「政府德政」。

「愚民」的「管制經濟」,被台灣人民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淘汰了;「市場自由化」,也是必然的趨勢。至今,依然有歷史的殘餘;「中央銀行」介入匯率操控,壓低新台幣的匯價,圖利出口商,也是犧牲人民購貫進口商品和出國消費的福祉。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主要的貿易政策之一,就是緊盯操控匯率的國家。如此,才使台灣的「中央銀行」稍微收斂,暫時不敢明目張膽地摜壓匯市交易的新台幣「收盤價」。近期,新台幣的大幅度升值,就是因為過去的「不正常」操控貶值,被美國盯上而略有改邪歸正。

政府,總是惡行難改,與民争利,介入市埸「莊家兼郎中」,要吃又要拿,自以為是神,無所不能。台灣的長期危機,在於走上「社會福利國家」的財政衰敗之路;也就是「大政府」,生、老、病、死都要管;如此,就有理由,向人民搶錢,佔據龐大的國民經濟的資源,擴張龐大的政府組織,貪污和浪費,效率低落,能混就混,能撈就撈的惡行,盡在其中。

長年以來,我每天多吃水果,種類和顏色,相當豐富;也愈來愈感覺,水果的滋味甜美多汁;就想到,過去被政府剝削的福祉;內心也浮現:吃水果,經過漫長的歲月,也終於實現「轉型正義」。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