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法哲學筆記 - 《「台灣議題」vs.「中國內政」》

圖片
米國前任的國務卿龐培歐先生,在任期之末,曾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現任的米國國務卿布林肯先生近日也強調:「台海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確實,這兩位米國前後任的首席外交官的敘事,是對當今自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說出了台灣早已獨立存在的事實,涉及台灣的安全與地位的議題,何來有中國所宣稱的"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涉"的謬稱和偽論? 但是,以上的涉及國際法認知的、台灣作為已獨立的國家法權條件已存在的敘事,仍有未言自明的「隱喻」,可供台灣內部有宣稱"「中華民國」代表「一個中國」"的認同者注意: 台灣的安全和地位是一個關係到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國際議題」;台灣被稱為「問題」,那是外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內的列強勢力的客觀認知。 台灣,必須主張自己的法權上和法益上的主體地位,在關於自己的敘事論述時,不宜跟進外部列強勢力的敘事語境所稱的「問題」。在認知上,若台灣是「問題」,就恐淪為被各方處理的對像。 在台灣內部,有一部份人,一再論述「一中各表」的敘事,並以此「符咒」嫁接虛構的「九二共識」符咒,再偷渡到被「一個中國」的黑洞吞噬。 「台海安全相關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在此回到米國兩位前後任國務卿未言自明的隱喻,台灣當然也不是自稱代表「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的內政問題。「一中各表」的誤謬和偽題的虛構敘述,可以休矣! 退一步而言,台灣內部那些割捨不掉「中國結」的勢力,既然自稱「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那又何必莫名地去不知所云的「一中各表」?

園藝生活筆記 -《「あにき」,呷「旺來」啦!》

 
 
 
鳳梨,一般人耳熟的稱呼是「旺來」;原產地在中南美洲,在台灣被發揚光大。鳳梨,僅作為水果吃,台灣改良出來的新品種,我的口感是讚賞不已;愈來愈順口好吃;與過去的「土鳳梨」的口感相比,已經別有風味。

每天的蔬果早餐,只要是在鳳梨的出產期,必然少不了這款水果;金黃色澤,又被稱作「旺來」,實在色香味俱全,又討人喜愛。鳳梨的營養價值很高,尤其「鳳梨酵素」有助消化,也是我愛吃的主要原因。

在街頭路旁,常見有小貨車滿載鳳梨,為買家現場削皮;這也是吃鳳梨前較費工的麻煩事;不過,買現場削的鳳梨,返家後存入冰箱。次日早上,享用包括鳳梨在內的多款水果;實在好吃,盛讚生活在台灣真好。

德國友人,有時在敘家常時,都很懷念我曾經招待和贈送的「冰鳳梨」「鳳梨酥」。我都笑「老德」友人:"德國人自認重思考,所以自找煩惱;台灣人重口感,所以好吃的東西讓人回味"。當然,對吃不到鳳梨的遠方友人,這種"吊胃口",是有些「白目」。

自己來種鳳梨?以前想過;但是,總覺得鳳梨的外型像「仙人掌」,不能平易近人而作罷。能付諸行動,也是偶然!三月底,遇見道旁有「小貨車」,停在市場入口的附近,正在叫賣「現削的鳳梨」。看著賣方身上佈滿刺青,似乎有些道上兄弟的身影;正以手上的削刀,俐落地切去鳳梨的頭尾;再快速削去鳳梨的外皮。

當時,我想看果肉的顏色,來判別鳳梨的品種;只見攤商不察,不遠處可能已經有「條子」出現,引起雞飛狗跳。他,大概知道我正在欣賞他的刀法表演,愈削愈自豪,大約在三分鐘之內,完成四顆作品。「條子」可能已另有獵物了。

孰知,另一名「條子」,從側面的人群中突然出現;跑不掉了,被開了罰單;我有些錯愕和同情。生意本來就冷清;路人見到「條子」在執法,也不知該不該進場交易?

站著看完「浮世鳳梨緣」;我想到,「官府打劫」,大概相去不遠;捉小民放大商,世道難靖。草民生活不易,「條子」難為,各有「唱本」;我算老幾?現場觀眾吧?路人草民五四三?愛看「鳥事」的「閒雜人」?也許都是,都不是!

就當個出手的買家吧!那位「鳳梨兄弟」收下罰單,轉身交給一位看似苦命的女人,還唸了幾句,不是「六字經」,而是「三字經」;大意是,他的那位女人"守土失責,把風不力",讓「條子」得逞;回去後要"算這一條帳"。真是苦命的女人!一張罰單,也可能跟進一家失和,甚至一條苦命;女人遇人不淑,下場堪憂。

也許,我是"路人之仁",想太多了!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果真?「鳳梨兄弟」回過身,看見我還在場,手上那把半尺長的削刀,指向我:"「あにき」,呷「旺來」啦!";這下子,看來面惡心善;浮世裹表,都是「緣」

在呼喚我嗎?「あにき」?一介書生,是嗎?也許,「鳳梨兄弟」想招呼客人,稱兄道弟,本意是"お兄さん(おにいさん)"。好吧!世道行,被人稱呼「あにき」,也行;「兄貴」(アニキ) ,就進場出手捧場吧!

"兄弟へ,四支「旺來」;另外送哇十支「旺來尾」,有否?"。「鳳梨兄弟」,喚著他的女人:"へ,找十支「旺來尾」,送這位「あにき」"。

就如此這般地,我先用水培「旺來尾」,十五天後發根;趁著「穀雨」前,「定植」到土裡。如果風調雨順,預計一年半後有希望呷「旺來」;是自己種的「台農十七號金鑽鳳梨」!

相關日本演歌:

【縁(えにし)】 島津亜矢

相關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穀雨」與「時雨」》

導遊故事筆記 -《德國客人愛吃台灣鳳梨》

導遊故事筆記 -《茶飲配鳳梨酥的愉悅滋味!》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哲學人生筆記 -《「心情的哲學」》

哲學人生筆記 -《人與鳥,牢籠的想像》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