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共進晚餐」的鳥事趣談》

圖片
下任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在一次座談的「快問快答」挑戰中,表示最想跟中國的領導人習近平「共進晚餐」;並且推薦點用台灣知名的小吃「淡水阿給」。 「老習」,此生大概已不敢再吃「包子」了;中國皇權禁諱已使包子成為「禁詞」矣!不過,朝思暮想地要吃下台灣的「彰化米糕」;這是另類「食統」併吞「中華民國」的隱喻。 若兵棋推演的「選案之一」是「老習赴老賴之約」,則習近平收到賴清德的隔空邀請「共進晚餐」,雖然可以「信賴」,恐怕身份、場合和時間推敲的焦慮感,已迫使自己在家先睡不著,也食不下嚥;彷彿「老生」進場赴考,成績難料。「老習」,總喜歡自吹「親自部署,親自指揮」,漏氣不得,以免有失「中原天朝」宏偉正確敘事的包裝。 當然,「選案之二」是習近平可以放輕鬆點;「共進晚餐」這款鳥事不會發生的!賴清德只是想對「不點不亮的習近平提點捉弄而已,以證明自己已放輕 鬆 矣!大家不妨彼此看淡世事、國事的地緣爭勝。世事沒那麼嚴重的! 「共進晚餐」,大致上,燭光美酒佐美食較適合男歡女愛的情侶,創造浪漫的夜晚後續情趣;不適合主理國政的政治人物。而且,又不能點燭光,室外的夜晚也不利維安作業。 另有一項文化上的意義,就是「好事」應該在太陽下山前的白天,最好在上午時辰的「共進中餐」前完成!這是古羅馬時代的法律智慧,相傳而沿襲下來用於談妥國約和商約。正派良善者取笑那些動機不懷好意的夜行者像貓頭鷹,才會夜襲,或趁著夜晚視界不清以利喬事作手腳。 「共進晚餐」,有這麼嚴重嗎?俺是「老古典」;反正,君子不夜行就是矣!

哲學人生筆記 -《營養與衛生》

 
 
「營養」這個名詞,應該没什麼爭議,吃進去的食物,有没有「營養」?是由身體決定。德國哲學家「路德維希‧費爾巴哈」(Ludwig Feuerbach)認為:"人就是他所吃的"("Der Mensch ist, was er isst. ")。

「費爾巴哈」(Ludwig Feuerbach), 也是因為首先提出此項哲學理念,而被奉為「飲食哲學」的「前瞻思想家」(Vordenker der Gastrosophie)。以這項立論,作為基礎,最後,必然得出另一項推論:"人,究竟有没有營養?"。這裡指涉的,已經來到生理的和心理的素質分析。

這項問題,無從「試吃」;否則,"食人"之後,才能知道營養的結果。當然,又因為"食人",而被其他人視為精神上和進化上的「野蠻」。"食人",茹毛飲血,當然是“不衛生”的行為。

但是,日常的漢語和日語中,常以「熟人」和「生人」來區分親疏;以「熟男」或「熟女」,來辨識"心智力"和"性能力"。在此隐喻:人,是"可食的"和"可性的"!

熟與不熟,是「口感」和「性感」的認知,與營養無關。「一夜情」的「熟男」和「熟女」,應該是為了嚐鮮和刺激,而非為了營養,而來"這一夜"的。

「衛生」這個名詞,自己最清楚;本來是指涉身體的乾淨,不沾污濁,也不惹疾病上身。但是,現實中,常見許多心理上的,或精神上的異常言行。宗教上認為,那是心有障礙或罪惡感;精神醫學上認為,那是精神變異,有內在的壓抑和扭曲,心理上有陰影和妄想。

在大眾傳播泛濫的時代,短暫而迅速的「速食資訊」,反覆地疲勞轟炸視覺和聽覺,意圖操控人的心智;可預知的趨勢是,人變成視覺享受的「弱智人猿」;可能真地是既"不營養",也"不衛生"。

每天,讓自己有較多的時間,享有免被大眾傳播轟炸的自由;園藝是好去處,也是精神上實踐營養和衛生的場域。否則,親近音樂,或静舆美的視覺感受,也是自己的救贖之道。

「營養」,應該不是「多吃」或「多補」。有時候,多吃,反而適得其反,引來心理上的不衛生。飲食,適可而止,留有餘地,期待有下次的機會。如此,衛生也就顧到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