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邪聚惡散」》

圖片
秋冬以來,風邪、寒邪活躍;之前的夏季有熱邪、濕邪逼人不舒服。邪者,以破壞為始而終於惡果。秋冬養身進補,目的在於「克邪」。基本功無他,「誠心正意」不屈服於作惡即可。 至於如何啟動「誠心正意」?起於善念!客觀的浮世諸現象,看似紛亂,而有孔子所惡者,「以紫亂朱」;屈原所痛者,「黃鐘毀棄,瓦斧雷鳴」。以易懂之語陳述,正是「以假亂真」;以哲學之語批判,正是集「歷史之反動與虛無主義於匯聚成流」。 折騰台灣已有時日的在野政治勢力,始於合流之念,終於亂流之怨;於本日正式進入時代的轉折。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帶來新時代的期待。合流之不容易,出於戰略想定的自欺,近於神學式的造神造論:誰才是「王者」?殊不知者,在於膺品想以假亂真,却必被破於真實之前。這是現象學所指陳的檢定法則。 有些友人問俺,如何看待台灣的大選?因紛亂不明而有焦慮。俺笑看浮世,輕鬆莞爾一笑,即可辨明浮世誰將主宰;正如暗夜漫長待天明之曙光乍現,浮世大白。 認真於選舉者,必出於誠心正意,最美!出於自欺欺人而選舉者,必工於心計;所謂團結匯流之話,正是自證不團結才是本質,參與者各有私利之圖謀,唯恐吃暗虧,已無能力述說自己陣營的存在價值和參選的正當性。 孔子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自己無能而路上亂拉伕和砍柴,終有力窮而火熄之時。時代之諸現象看似騷亂激動,實則有邪窮之時。君子所至盼者,「始於兵而終於禮」;小人所亟求者,「始於狂愛而終於狂悲」。在野政治勢力之「邪聚惡散」正是一場可供哲學批判的浮世啟示錄。

哲學人生筆記 -《「不放棄武力論」》

 
 
 
「武裝鬥爭」,一直是中國自誇的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寶」之一。另外的兩項,分別是「黨的建設」和「統一戰線」。

「武裝鬥爭」的替代話語,就是「不放棄武力」。「歷史唯物主義者」自信:歷史的發展,存在客觀的規律。因此,「武裝鬥爭」作為革命的工具,「不放棄武力」的原則,只是在等待歷史上的革命對象。

歷史的問題,是「時不待人」和「客觀形勢的發展,不以主觀意志而改變」;同樣地,這兩則「定句」,也是「歷史唯物主義者」的自信。

許多年以來,中國對台灣有不合法的「帝國主義」的領土野心,找不到「國際法」上的法權基礎,只能流於虛幻不存的中國應該「統一」台灣的「神學造論」。虛幻的「神學語境」,如同「希特勒」和德國「納粹黨」迷信「第三帝國」有歷史生存與享國千年的發展空間。「不放棄武力」地東征西討,只讓「第三帝國」存在十二年(1933 ~ 1945)。

於是,在「時不待人」和「客觀形勢的發展,不以主觀意志而改變」,使中國的主觀上所彰顯的「帝國主義」的領土野心無能為力。戰艦巡航、戰機遶飛、密集閱兵、恫嚇威脅,都在強調手上的工具:「不放棄武力」。有用嗎?

台灣有居高臨下的「定位戰略」的優勢:不必陷入中國的虛幻的國族神學語境,不必回應中國的國家統一的「造論」;那些都是中國的國內語境,與台灣自視為「主權在民」的國家無關。

一場位在「中印邊界」,「喜馬拉雅」山上。兩國軍人的互相拉扯,對唱山歌而曠日的對峙緊張;雙方都以「不放棄武力」為基礎的武嚇,結果依然不敢輕啟戰禍。這項事實,說明了「不放棄武力」的「工具論」只有"會叫的狗不敢咬人"的逗笑效果。「不放棄武力」在「選擇權」上的「時間價值」,從對峙之日起,即逐日遞減;也就是「兵貴神速,逞一時之快」,最忌諱「師老兵疲」。

軍事對峙,自得其樂,娛樂「自己人」可以討賞,若付諸戰術上的冒進,必然誤了中國當權者所提倡「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出師未捷而胎死腹中,「中國夢」將沒指望了。同樣地,中國國內正在「造論」而「起信」的對台灣的「武統論」,也是唱歌給「自己人」聽的「不放棄武力」老曲。「歷史唯物主義者」的疏失,在於低估「歷史唯心主義者」的「意志論」:「絕不妥協」。

武力,有「時限」和「資源」的限制,不是用之不竭;唯有迷信武力的短淺者,會一再地強調「不放棄武力」的威脅;美國和北韓的酋長,樂此不疲地表演「發射口彈」,正是藉著「不放棄武力」來向世界證明"會叫的狗不敢咬人"的「肥皂劇」;好戰而太無趣了!都嚇到「自己人」。

「絕不妥協」、「不再戰爭」和「永久和平」,在浮世滔滔的時代,是「歷史唯心主義者」自信「邪不勝正」的三項高貴價值,可以自我勉勵,因信稱義。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