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共進晚餐」的鳥事趣談》

圖片
下任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在一次座談的「快問快答」挑戰中,表示最想跟中國的領導人習近平「共進晚餐」;並且推薦點用台灣知名的小吃「淡水阿給」。 「老習」,此生大概已不敢再吃「包子」了;中國皇權禁諱已使包子成為「禁詞」矣!不過,朝思暮想地要吃下台灣的「彰化米糕」;這是另類「食統」併吞「中華民國」的隱喻。 若兵棋推演的「選案之一」是「老習赴老賴之約」,則習近平收到賴清德的隔空邀請「共進晚餐」,雖然可以「信賴」,恐怕身份、場合和時間推敲的焦慮感,已迫使自己在家先睡不著,也食不下嚥;彷彿「老生」進場赴考,成績難料。「老習」,總喜歡自吹「親自部署,親自指揮」,漏氣不得,以免有失「中原天朝」宏偉正確敘事的包裝。 當然,「選案之二」是習近平可以放輕鬆點;「共進晚餐」這款鳥事不會發生的!賴清德只是想對「不點不亮的習近平提點捉弄而已,以證明自己已放輕 鬆 矣!大家不妨彼此看淡世事、國事的地緣爭勝。世事沒那麼嚴重的! 「共進晚餐」,大致上,燭光美酒佐美食較適合男歡女愛的情侶,創造浪漫的夜晚後續情趣;不適合主理國政的政治人物。而且,又不能點燭光,室外的夜晚也不利維安作業。 另有一項文化上的意義,就是「好事」應該在太陽下山前的白天,最好在上午時辰的「共進中餐」前完成!這是古羅馬時代的法律智慧,相傳而沿襲下來用於談妥國約和商約。正派良善者取笑那些動機不懷好意的夜行者像貓頭鷹,才會夜襲,或趁著夜晚視界不清以利喬事作手腳。 「共進晚餐」,有這麼嚴重嗎?俺是「老古典」;反正,君子不夜行就是矣!

園藝生活筆記 -《養生的「棗」與「棗樹」》

 
 
 
十一月七日,「節氣」進入「立冬」,也進入「食補」的季節。「大補帖」上,常見的補品是「紅棗」;《本草綱目》上,提到「養生」的方略,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其中「棗」與「桃」、「李」、「杏」、「栗」,被列為「五果」,對養生有助益。

十餘年前,我取得日本園藝品名的「南藏梅」樹苗和「中國棗」出身,在日本被改良的「紅棗」樹苗。當時,我有所期待,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夠像日本「NHK」的「趣味の園藝」節目上,應邀來教學的「園藝達人」所展示的開花結果。

然而,受氣候和水土的地理因素影譬,植栽適應不良,開花結果可遇而不可求;歷經每年夏天的酷熱和多次颱風的考驗,能夠存活至今,算是倖存而不敢再多勉強和要求。

來自日本的「梅樹」舆「棗樹」,已被我編入「雜樹林」裡的「放牛班」,任其自由放任。「棗」,既然有助養生,《本草綱目》所指的果樹,是「中國棗」(Zizyphus jujuba);又可分「北棗」與「南棗」。台灣所植的「中國棗」,應該是早期的「唐山」移民,自中國南方帶來種植的「南棗」;果實不大,又被俗稱「雞心棗」。

日本園藝品名的「棗樹」,既然適應不良,我乾脆再植下兩株「棗樹」,而且不需費心照顧,還一定會「開花結果」。果然,十餘年前種下"及膝高"的小果苗後,成長的樹勢快速又旺盛;品種是「印度棗」(Zizyphus maritiana Lam.);俗稱「青棗」,營養價值很高,咬起來脆口多汁。

很奇怪!就像「芒果樹」的原產地在印度,印度移民外佈到「南洋」而落地生根。早期,「荷蘭人」來的殖民者,自「印尼」帶「芒果樹」到台灣南部,種下去後,也是適應本地的風土條件而生長旺盛,「芒果」成為台灣有名的水果。

目前,「青棗」經過果品種改良後,市場上已可買到不同品名的「青棗」,多樣又可口,也被泛稱為「蜜棗」。果實碩大的改良品種,也被稱為「台灣蘋果」。「雜樹林」裡的這兩株「印度棗」樹,多年來,被我至少三次矮化,以抑制樹勢過強而有侵略性格,尤其樹枝上的「刺」,劃傷我的手多次,迫我反守為攻"大修剪"。

最近,樹枝上又開滿米粒狀的小花;只是可惜,「印度棗」樹未經過品種改良,果實只有像橄欖一般的大小。九月下旬,我剪下三枝日本來的「紅棗」樹枝作「穗木」,嫁接到其中一株作為「砧木」的「印度棗」樹上。

竟然,十月中旬,「穗木」存活的情況良好,至今,在深秋多雨的情境中,「穗木」的生長"一暝大一寸",彷彿得到「印度神油」的功效,太意外了!

在世事博弈的局勢中,日本需要印度的幫助來補身,中國也需要和印度合作,才有助於推動「一帶一路」的戰略。印度的國家「量體」很重大,深具發展的潛力;這是我在園藝生活的實踐中,任意湊合,嫁接同科不同種的「棗」樹,自品種的名稱得到「地緣政治」的啟示。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