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世界小事筆記 - 《「不倫的共犯」》

圖片
在此,俺先以一字「宜」開述;「宜」,解作「適當」;「不宜」就是道德上的「不應該」;法律上的「不合法」;倫理上的「不正當」。 在面對「宜」與「不宜」的判斷時;就是以上三個範疇的研判。一般的人際經驗中,「交友」的抉擇也是在以上的三個範疇中表現自己的「有所為」與「有所不為」。 台灣的民主政治的實踐,應該在自由、法治的基礎上實踐「宜」與「不宜」的良知、知識、和常識的分辨能力。 當下,新竹市長高虹安在政治領域表現出公、私糾纏不清的無是非和不倫:任由「私關係」的「無公職的男友」約談市長屬下的「公務員」操弄公務活動的安排方向。 民主政治的實踐必須在法律和行政倫理的規範中進行;前述的「以私干政」和「礙公」,彷彿就是皇權時代「宮廷政治」中,皇帝大內的「外戚干政」或「後宮僭越」。 何況,女市長的男友,既無被公務任用的法律指派;「私關係」也非合法的婚姻配偶,正是既不法也不正當的「不宜」;也就是「非禮」。 面對「非禮」的「不宜」情境,被「不倫」所騷擾的「公務員」,竟然也任由「不宜者」蹭了一段日子才對外爆料,沒有自始拒斥,仍然有來有去地相互磨蹭著。這也是非無辜的「共犯」。

哲學人生筆記 -《「主人國家」》

 
 
 
瑞士是「永久中立國」,在一八一五年的「維也納會議」,獲得「歐陸」各方強權勢力的承認,得到「永久中立國」的國際地位,以平衡各方對「核心利益」的爭奪。

瑞士位在「歐陸」中部的「阿爾卑斯山脈」中,居高臨下,南來北往或東西通衢,瑞士是「戰略高地」,地位重要。成為「永久中立國」,鄰國「奧地利」也取得緩衝的戰略利益。

當年,主要是對不懷好意的法國有戰略上的緩衝;「波拿巴‧拿破崙」的「法蘭西帝國」在十九世紀初期想征服歐洲,除了軍國的「普魯士」,「奧地利」的前身「奧匈帝國」是通往東歐的路障。

瑞士的「永久中立國」,似乎是列強無法獨吞下的「納許均衡」"Das Nash-Gleichgewicht"。在背景故事說明之後,呈現瑞士善用「永久中立國」的地位,在此後的二百餘年的歷史,居高思危而自立自強,免於「歐陸」的多次戰亂動盪。

即使瑞士是被「歐盟」包圍的「釘子戶」,瑞士不是「歐盟」和「歐元區」的「成員國」,也免於陷入「脫歐」的爭議和分擔「歐元區」的「國債危機」。

多次,我到瑞士商旅,對於瑞士秀麗的湖光山色,壯麗冰川,在欣賞之外,也注意到,瑞士是有「主人國家」(Der Staat von Herrn)的特色。

「主人國家」(Der Staat von Herrn) ,以宗教的隱喻和應許而言,指的是「上帝國」,可比喻為「天堂」,歸「上帝」治理的邦國;有公義高舉的價值優越。

放在世俗的理解,指的是,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就業的人口和家庭大多與高端的服務業和創新科技業相關。至於低端的服務業,辛苦的勞力和費時的勞務需求,交給外來的移民分擔。

也正是如此,瑞士大多數的「本國人」,在「國民經濟」(Volkswirtschaft)活動中,大多扮演「主人」或「資本業主」的身份;國家與社會上辛苦吃力的雜務,多委任移民或外來勞動者支撐。

經濟的專業分工愈迫切,「國民經濟」有愈來愈多專業的高端服務或管理職務的需求,在瑞士的本國人力供給不足的情勢下,已引進外來的高級人力,也接收歸化融入瑞士社會,成為新時代的「瑞士主人」。

新時代的社會經濟問題,必然造成「您是誰?」(Wer sind Sie?)的認同焦慮。接納與否?都是問題。

客觀上,瑞士被以「主人國家」的特色點綴;即使如此,主觀上,瑞士的國家形象和品質有優質的口碑,政府和社會盡力實現照顧和平等。具體的實踐,就在憲法和各級法律、行政命令,對「瑞士聯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政府和「邦」(Kanton) 政府,各立下應負責的法律權力和義務;對於人的尊嚴和地位,努力實踐社會平等。

世界上,國家都有階級歧視的"不義的過去",階級歧視是「溫疫」,又有民族、膚色、性別、宗教和職業... 各類的歧視;甚至,「種姓制度」在立憲共和的時代,以「民主共和」、「人民共和」為國號的國家;始終有階級壓迫。

國家的法律和制度保護的對象不是弱勢的人民,反而保障政治、經濟和社會上的強勢者,敢於傲慢蠻橫地自居「高級」,歧視弱勢的人群是「賤民」或「愚民」。

記得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大典上,「牆國」的「毛太祖」以濃重的鄉音宣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

然而,六十九年後,「牆國」的「京畿要地」,竟然有為數眾多的被正式定位為「低端人口」,被「牆國」的政府強力驅趕,以淨化京城和維持社會穩定。

站起來的是誰?是「主人」嗎?不是「人民」嗎?為冠蓋京華而辛苦耐勞的人群,在強權意識下,原來不是參加共和的人民,而是主人可差遣和驅趕的「低端人口」。

瑞士成為誘人嚮往的安邦,「牆國」成為逼人逃離的危邦,在歷史的辯證實踐中自證而昭然。

相關文章:

法哲學筆記 -《「驅趕」與「淨化」》

哲學人生筆記 -《鐵鎚與鏡子?》

人生故事筆記 -《窮人想像的歸宿?》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