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章

哲學人生筆記 - 《「邪聚惡散」》

圖片
秋冬以來,風邪、寒邪活躍;之前的夏季有熱邪、濕邪逼人不舒服。邪者,以破壞為始而終於惡果。秋冬養身進補,目的在於「克邪」。基本功無他,「誠心正意」不屈服於作惡即可。 至於如何啟動「誠心正意」?起於善念!客觀的浮世諸現象,看似紛亂,而有孔子所惡者,「以紫亂朱」;屈原所痛者,「黃鐘毀棄,瓦斧雷鳴」。以易懂之語陳述,正是「以假亂真」;以哲學之語批判,正是集「歷史之反動與虛無主義於匯聚成流」。 折騰台灣已有時日的在野政治勢力,始於合流之念,終於亂流之怨;於本日正式進入時代的轉折。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帶來新時代的期待。合流之不容易,出於戰略想定的自欺,近於神學式的造神造論:誰才是「王者」?殊不知者,在於膺品想以假亂真,却必被破於真實之前。這是現象學所指陳的檢定法則。 有些友人問俺,如何看待台灣的大選?因紛亂不明而有焦慮。俺笑看浮世,輕鬆莞爾一笑,即可辨明浮世誰將主宰;正如暗夜漫長待天明之曙光乍現,浮世大白。 認真於選舉者,必出於誠心正意,最美!出於自欺欺人而選舉者,必工於心計;所謂團結匯流之話,正是自證不團結才是本質,參與者各有私利之圖謀,唯恐吃暗虧,已無能力述說自己陣營的存在價值和參選的正當性。 孔子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自己無能而路上亂拉伕和砍柴,終有力窮而火熄之時。時代之諸現象看似騷亂激動,實則有邪窮之時。君子所至盼者,「始於兵而終於禮」;小人所亟求者,「始於狂愛而終於狂悲」。在野政治勢力之「邪聚惡散」正是一場可供哲學批判的浮世啟示錄。

人生故事筆記 -《「雕像」與「標語」》


「德國統一」後,我進入以前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DR - 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 「東德」) , 遊訪這個「崩潰國家」的「首都」。其中有一個,我必然造訪的地方,就是「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HU Berlin) 。

1810年,創建於「普魯士王國」的首都「柏林」(Hauptstadt Berlin),不同於德國其他幾所更古老的「中世紀大學」,這所依據教育家和科學家「洪堡兄弟」的「研究與教學」結合的理念而創立的「新制大學」,後來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設立大學的效法對象。

引領新時代的大學發展方向,建立崇高而獨立的學術精神;培育能造福世界的精英人才;這是大學存在的高貴價值。「學術自由」和「精神獨立」,是大學內化的「高貴價值」;國家,相對於大學以上的學術重鎮,應該是謙卑的和尊祟的。

然而,國家,自始以來,一直在找敵人,意圖掌控一切的「死角」,在有形的建築空間,有空隙就貼上「禁止令」和「教制令」的「標語」。對於看不到的空間,就以想像和猜疑,透過宣傳洗腦,意圖消滅潛在的「國家之敵」。國家是築牆的高手,築牆追求「強國」的夢想,而使自己成為「牆國」

「歐盟」成立前後,我追隨「業師」的「學術旅驛」,先後到法國的「史持拉斯堡大學」(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UdS) 和瑞士的「巴塞爾大學」(Universität Basel ) 接受業師的指導。

雖然,來往德國和「史持拉斯堡」(Straßburg) 與「巴塞爾」(Universität Basel ) 的幾個「大學城」,必須分別跨越「國境」和「萊茵河」;但是,我每次的行旅都很自由自在,彷彿豐富的「三國知性之旅」。

反而是在「德國統一」前,搭火車穿越「東德國境」,前往美國、英國和法國佔領的「西柏林」,在「東德」的國境內的檢查站,幾乎被以「無國籍」旅行者的身份抓起來拘留。幸好,我以德國大學的「學生證」取代「護照」,和上貼的「德國簽證」,才得以脫困;還得到「東德」的過境檢查官員的旅行祝福。

「牆國」,喜愛貼「標語口號」,空洞、粗俗、反智而且沒有「法意識」,充斥著訓誡的、野蠻的「言語暴力」;在「統一前」的「東德國境」、「東歐國家」;和後來我去「中國」商旅,在城鄉的建築牆面,仍可見「革命口號」和「標語」的殘餘。

過眼意象的「禁止令」和「教制令」的口號,都在顯示,身在「集中營」,必須自己謹慎的「不自在」和「壓迫感」;那是對「蒙昧」(Mündigkeit)的召喚;提醒看見「標語」的人,自己是被上枷鎖的奴隸。

現代「極權主義」的制度,惡劣甚於古代的「皇權專制」,那時代,還有「天高皇帝遠」的可能空間。現代,多了媒體的密集洗腦和以科技動員與監控,形成「群盲運動」;「牆國」成為「自由的敵人」,既隔絕外界也自困。「極權主義」就是「絕對主義」,走上宗教化的「造神運動」。

「柏林洪堡大學」之旅;我烙下「旅人故事」的印象:走進大學「主建築」的大理石牆面上,以金色的字體,銘刻著「卡爾‧馬克思」在1845年,論《「費爾巴哈」(Feuerbach)和德國哲學的前途》("Ludwig Feuerbach und der Ausgang der klassischen deutschen Philosophie");對哲學家的批評和對改變的期望:"哲學家對世界僅有不同的解釋,然而,去改變世界才是重要的" (" Die Philosophen haben die Welt nur verschieden interpretiert, es kommt aber darauf an, sie zu verändern. - Karl Marx ")。

這句「銘言」,是「卡爾‧馬克思」(Karl Marx),這位「歷史唯物主義哲學家」最「唯心主義」的傳世名言,有「哲學家」的自信。然後,「馬克思」指導去改變的世界,「假信徒」卻陷於「牆國」的自卑,表現在文義不通的口號虛浮的表象;本質上是對人類自由本能的「禁制」。

相關文章:

人生故事筆記 -《同志與敵人》

哲學人生筆記 -《大學的精神》

人生故事筆記 -《國家的敵人!》

哲學人生筆記 -《那一年冬天在馬堡,等待他點亮燈!》

人生故事筆記 -《歐陸的天空》

人生故事筆記 -《暗夜盡頭》

人生故事筆記 -《「牆國」與「頑石」》

人生故事筆記 -《崩潰》

「前東德國歌」Auferstanden aus Ruinen DDR Hymne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法哲學筆記 -《"於法尚無不合"》

世界小事筆記 - 《「折磨學」》

園藝生活筆記 -《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

園藝生活筆記 - 《「伊朗來的無花果乾!」》

哲學人生筆記 -《極道の國家和女人》